当前位置: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资讯 > 远程办公之后工作生活“不规律”?那么你需要订定“下班时间”

远程办公之后工作生活“不规律”?那么你需要订定“下班时间”

    发布时间:2021-06-01   来源:筑招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1606  

images (32).jpg

远程办公之后工作生活“不规律”?STAR高效法则:你需要订定“下班时间”

 

在家工作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工作与生活界线的混杂与消失。STAR远端工作高效法则:如果家中空间太小难以区隔工作领域,至少在时间上切割出明确的“下课”“下班”,养成在固定时间做固定事情的规律。

 

在台湾疫情期间远端工作已经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然而许多人面对远端工作,却手足无措,面对家人同处以及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消失,加上降低流动可能的移动限制,都让人压力倍增。世界卫生组织就研究发现,远端工作反而会使得工时增加,造成超时工作的现象。

 

到底远端工作应该怎样的来建立起提升效率的工作模式呢?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归纳总结出的STAR法则,在空间(Space)、时间(Time)、人际连结(Association)、以及协作规范(Regulation)上作出指引。

 

SPACE:建构你的专注泡泡空间

远端工作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工作与生活界线的混杂与消失。你可能上一秒还在厨房做早餐,下一秒就拿着早餐边吃边处理邮件,下午的会议还可能被孩子乱入背景影响。工作还没结束,可能家人就又催促着要吃晚餐了。如何面对不断有外在事物干扰,是远端工作的一大课题。

 

而建构你的专注泡泡会是很棒的解方,试着用一些仪式感的行为,进入工作状态,比如即便在家中,你也应该穿着裤子工作。找到一个你专属的工作场域,试着屏除外界的干扰,像是用一些屏蔽软体避免分心使用手机或被网路不相干资讯吸引走专注,在这个领域,作上位子你就知道你是在工作状态。这个空间的建构要能感受到工作与生活的差异。

 

如果你住在套房,或者住家空间狭小很难独立划分专属工作空间,你可以摆上一些物品,像是番茄钟之类的,使心理暗示场域的转换。或者放一些工作时专属的音乐,产生制约效应(你会需一个好耳机)。这可以让你更快的达到专注的心流。同时也要跟同住的家人或室友说明,当你坐在“工作场域”时,避免无关的干扰。

 

TIME:标签与划分你的时间段

另一个会让工作与生活界线模糊的,就是时间的划分。为什么远端工作在国外很多国家,往往会使的工时变长呢?这很好理解,你如果在办公室,没事的话当然想尽快回家。但若你就在家远端工作,“结束工作”就没有一个时空上的分别点。那我们只要开始设定时间锚点,分割时间就好。

 

你可以试着假装自己回到学生时代,给自己明确的“下课”,也就是休息时间。可以是一小时10分钟,或者任何你感到舒适的结构。在这个下课时间,你可以尽情地划手机,上网看无关的东西,但时间一到,你就要把手机跟无关的讯息视为干扰屏蔽掉,再次进入你的专注泡泡。而午休的机制也要具体的导入,你不应该在电脑前拿着一碗泡面边工作。

 

中午时段,就要像上班一样,塑造一个不被工作干扰的区间。这段时间你可以是跟你的家人共进午餐,或者打开Youtube,用一个小时暂时抛开工作缠累。晚餐也是同意的道理。规律化很重要,可以试着让自己在固定的时间作固定的事情。固定的午休与晚餐时间。

 

而“一日三省”的概念也可以作为避免被琐事干扰的方法。也就是一天只开信箱三次,固定时间回邮件,你可以订在09:00、12:00跟15:00,这样的间隔可以让你避免一直紧张兮兮地刷邮箱,或者突然被什么信件干扰当下工作,分心去处理其他事情,中断原本的心流。三个小时的区间通常是适宜的,但也是要建立紧急立刻马上要处理的事情可以接收的机制。

 

ASSOCIATION:在隔离中维持人际连结

远端工作的难点,其中一个就是少了“茶水间时间”,你没办法在休息时间跟不同部门的伙伴闲话家常唠唠嗑。似乎除了工作进度跟进跟会议外,很难有其他闲聊时刻。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创造出来。我们可以提出固定跟团队领导或者关键合作伙伴的1-on-1会谈,过程中除了报告工作外,也能分享近况。

 

同时你也可以主动寻求帮助他人的机会,建立正向连结。美国研究发现,在远端工作中职场中资历较浅的伙伴容易遇到困境,这些人或许也是你可以主动关心的。同时,部门也可以开设与工作无关的闲聊群组,让大家在工作之余的情感有宣泄分享的空间。

 

同时,工作之余,也可以试着参加线上读书会,与家人、同事之外的人产生连结。无法出游的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适度地降低紧张的情绪与压力。你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参与一些线上课程,接触过去不会接触到的主题。甚至组织你的朋友小聚,每个一个时段跟同窗老友线上话家常。

 

REGULATION:制定远端工作具体规范

无效的会议往往是让人远端工作痛苦的原因之一,亚马逊创办人贝佐斯有个“两份披萨理论”,也就是当参与会议的人需要订到两份披萨当餐点,那就是人太多了。一般能达到理想充分讨论的是六人左右的会议。在远端协作上,能避免无效的会议就应该避免,因为这是干扰高效产出的阻碍。许多人就是无声挂在会议上,同时处理自己的事情,反而在分心状态下两边不讨好。

 

所以学会拒绝无效会议是一门要掌握的艺术,我们可以用一种方式判断这个会议自己是不是一定要参加。就是假设“今天你不参加,这会议会不会因此延期?”如果不会,你只是一个需要知道最终结果的人,大可以使用非同步工具来承接会议结论的讯息。能不开会就不开会,因为无意义的会议会拖垮人的身心灵。

 

远端会议要区分好报告事项跟讨论事项,如果是单纯的进度跟进,这种回顾过往的东西,应该要善用协作工具达到讯息一致。会议则要尽量聚焦在需要「决议」的事情。每场会议都要有具体的议程跟讨论事项。在开会前大家要对要讨论的议题有具体的认识跟准备,以及事后的会议纪录。

 

会议中能立即处理决策的事情应该放在最前面,相反的,那些需要脑力激荡的题目应该留在后半段,避免发散过了头排挤其他重要事项。同时要给会议明确的时间规范,意即到了什么时间,这场会议不论到哪个阶段都必须中止,好让大家对于时间的掌控都负起责任与关注。

 

延伸阅读:WFH线上会议开不完?说真的,其实很多会议“没你也没差”

 

其他你应该注意的事情

当我们制定好属于自己的环境与节奏后,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作好沟通。比如明确的告诉你的家人或者工作伙伴,那些时段你已经规划做为区隔工作时间的专属时段,你也可以在协作通讯软体上标示忙碌中、或者请勿打扰等标签避免干扰。

 

而与家人的关系也是要经营的重点,理性跟温和的跟同住人说明你需要的空间跟期待。在一些事情上作到分工互相效力。同时,也要规划一些时间给自己独处沉思,你可以透过冥想跟运动,维持你大脑跟身体的健康。这些时段最好是固定的,比如礼拜几的几点。阅读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给自己设定各类的目标,不管是健康上、关系上、工作上还是自我成长上。作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不要把远端工作当成“只是一小段时间”的忍耐与将就,而要视为一个新常态,或许接下来的一年,甚至未来,你都会以此方式工作。有了这样的觉悟,我们就不会因为外在的变化感到手足无措与失望。我们可能接下来的人生都会跟这样的新模式共度,找到属于自己的步调,或许这样的危机反而成为你提升自我的转化时刻。

 

抱持正面心态,作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你将因此蜕变成一个更能掌握自己人生的人。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最多发表256个字符的评论,0/256
客服在线
客服在线帮您解答疑问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筑聊
小程序

使用小程序

公众号

使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