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认真思考了一下,发现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并不轻松。
目前我和妻子都在上海工作,双职工月收入大约三万元左右。如果不打算要孩子,现在的生活算是比较舒适的。
但考虑到未来计划要孩子,同时也希望更好地照顾家里老人,最近我越来越有回乡创业的想法,想着干脆辞职,回安徽老家开一家餐厅或者咖啡馆。
我自己一直对餐饮类很感兴趣,而在安徽生活成本也更低。但我老婆对这件事有些焦虑。她一想到我们两个都要辞掉现在的工作,回到南方重新开始,就觉得压力很大。
其实我们两人都有独立接项目的能力,即使餐厅起步阶段不理想,也还是可以靠接私活维持生活,只是生活水准肯定不如现在。但一旦餐厅运营成功,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挺让人期待的。
我也在纠结,放弃现在稳定的收入回去创业,会不会太冒险?又或者,我该怎么说服我老婆一起试试看?
恭喜你迈入人生新阶段!作为一名有7年经验的工程师,你在职业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技能。现在结婚后,生活和工作可能会面临新的平衡挑战,但这也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你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来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
1.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家庭时间,确保两者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
2. **沟通与支持**:与伴侣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3. **职业发展**:继续学习新技术或提升现有技能,保持竞争力。
4. **健康生活**:注意身体健康,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婚姻幸福,事业顺利!如果你有任何具体问题或需要进一步建议,随时可以问我。
创业不易,尤其是面对未知风险,更需要有充分的风险控制意识。针对你提到的“对餐饮和咖啡感兴趣”,既然你已经初步考虑了返乡区域,那么建议在还未辞职前,先利用返乡探亲或休假时间,尽可能做足准备工作:
一、店型评估:
可以开车在意向区域实地走访,观察有多少家类似的咖啡店或餐饮店,它们的经营模式、生意状况如何。建议亲自进店体验用餐服务,或者点外卖试试味道和配送效率,也可以坐在店里观察客流和人群特征。
如果考虑加盟品牌,务必了解清楚加盟费用和条款;如果计划自创品牌,可以简单按“座位数 × 平均客单价 × 翻台率”估算毛营收,注意这还不包括成本。
目前线上外卖比例逐渐增加,也可以考虑主打外带模式。要提前了解外卖平台的抽成比例,以及是否考虑自建配送渠道来控制成本。
二、选址问题:
门店位置是关键,要了解当地商铺的租金水平、周边人流结构等信息。不妨直接联系当地中介,实地看一些店铺,从中建立对面积、租金、后期装修预算等的基本认知。就像买房子一样,多看不一定要租,但看得多了自然心里有底。
三、盈利预期:
你希望将来门店的盈利能达到什么水平?是与目前两人稳定月薪差不多(比如三万元),还是希望有更高的收入?
如果只是追求收入不变但生活节奏更舒适,那风险容忍度可以稍微高一点;但若目标收入更高,就要在第一、二点做更细致的盈利模型预估,并评估相应的资金储备。毕竟创业初期收入不稳定是常态,预备金是否充足至关重要。
其他像人工成本、是否只靠夫妻二人运营,还是要聘员工(兼职/全职)、加上水电、材料、耗材、外卖包装等运营开销,建议提前列出一份预估表。可以加入一些创业类或餐饮类社群,吸收前辈经验。
建议这些准备工作都在保留现有工作的同时进行,不宜仓促辞职。装修周期难以控制,有些店虽说一个月能完工,但如果涉及机器设备采购、家庭意见不一、装修理念不一致,可能耗上几个月甚至更久。曾听说有一对夫妻创业,连店面都买了,但因为在设备采购和装修风格上多次意见不合,半年过去店还没开张。也见过有人热爱咖啡,在开店前就花时间去考咖啡师证,准备日后在店内兼营教学。
如果调研结果与你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不妨制定一个过渡时间表,先继续积蓄资金和经验;如果决心已定,也要准备好应对最坏的情况,想好“退路”在哪里。
此外还要关注疫情的影响。很多门店在疫情期间选择顶让,你在做市场调查时也可以顺带了解下这些门店为何转让,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至于你提到的“接项目”维持收入,这部分同样建议提前准备,建立资源渠道与人脉网络,尽量在南方也有可落地的合作方,确保创业初期的收入能有一定支撑。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预祝一切顺利!如需进一步打磨开店计划或评估方案,也可以继续交流。
您今年31岁,已有7年工程师从业经验,刚刚步入婚姻的新阶段,深知扛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并不轻松。近期脑海里不断浮现一个念头:不如辞职返乡,到安徽开一家自己喜欢的餐饮或咖啡馆,趁年轻拼一把,实现长期以来的创业梦想。
但建议您在行动之前,认真思考商业周刊第1767期中提到的一句话:“创业要解决痛点,要做止痛药,不是维生素。”这句话虽短,却很现实。如今的市场环境竞争激烈,消费者不为“可有可无”的产品买单。
您的内心有着强烈的创业基因,这是推动您不断思考、蠢蠢欲动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您刚结婚,爱人显然对创业并不热衷,甚至充满焦虑。从她的视角来看,放弃稳定收入、前往陌生市场、从零开始,是一场高风险的冒险。如果感情是前提,那就没必要拉着对方共同承担不确定的赌注。
再直白一些,真正踏上创业这条路后,将面对的挑战和困境,远比现在的想象复杂。当现金流吃紧、资金断裂、生活拮据时,那种压力不是理想主义或兴趣所能化解的。
如果您真的铁了心想创业,也建议把风险控制在个人层面,不要轻易把爱人卷入其中。两人同时辞职,一起创业,对刚起步的小家庭而言代价过大,一旦出现差池,后果可能波及婚姻、生活、亲情多重维度。
创业如果是基于对某个行业的深度理解、对市场痛点的精准切入,比如开发一个解决行业刚需的应用,那还有可能成为“止痛药”。但开餐厅这件事,本身就是高度重复性劳动,日复一日,水电、房租、人事、原料、监管等问题层出不穷,倒闭率极高。今天开的店明天就关门,是这个行业的常态。
目前你们夫妻双薪,每月合计3万,生活相对安稳、节奏舒适。何不先享受作为消费者的快乐?偶尔下馆子、品咖啡,比起背负创业重担,未尝不是另一种幸福。
创业不是错,但一定要分清梦想与现实的界限。愿你冷静权衡、理性选择,找到最适合你们人生阶段的那条路。
祝你顺利。
你好,
如果创业顺利,确实比打工更具回报,但相应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必须慎重考虑。尤其是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加上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如果不是接手一个已有稳定客源和运营模式的餐厅,从零起步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比较稳妥的方式,是继续当前的工作,在稳定收入的基础上,用几年时间深入筹备创业计划,积累经验、人脉和资金,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出手,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
供你参考,祝你一切顺利!💪
在思考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时,也必须冷静评估失败后的代价,问问自己是否真能承受那样的后果。
当你萌生创业想法时,不妨先问清楚几个关键问题:
你预期这个项目能带来多少收入?
前期需要投入多少成本?
你是出于对利润的期待创业,还是纯粹因为兴趣?
如果生意进入低谷,是否已经设想好应对风险的机制?
当长期操劳带来身心疲惫,甚至出现健康隐患时,你能不能接受?
如果未来出现亏损,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四处借钱,而亲友开始冷淡,你是否能顶住这种孤立感?
若不幸项目失败、停业甚至破产,你能否勇敢面对现实?
在创业期间因为压力大、时间不够而忽略家庭,是否有办法及时修复和家人的关系?
如果连家庭都受到影响,是否做好了承受家庭关系破裂的心理准备?
在渴望成功的同时,更建议提前做好最坏打算。如果你想说服伴侣一起拼,其实核心不是如何“说服”,而是你们是否能一起面对失败,共同承担风险,有没有共同的心理预期和底线。共识,比激情更重要。
一场疫情,确实打乱了不少人对职业发展的原有认知。辞职创业,尤其是餐饮类项目,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是否要放弃稳定薪资,转向创业这条不确定的道路,需要格外谨慎。这个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影响的不只是你个人,而是整个家庭的未来。在考虑这件事之前,建议你至少做好两方面准备:一是清晰的创业计划,二是可控的风险管理方案。
哪怕是开一家看起来简单的餐厅或咖啡馆,也远非想象中那么轻松。品牌定位、产品结构、目标人群、店铺位置、经营模式等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如果只是凭兴趣、靠感觉去做,很容易陷入“开店即亏损”的困局。你可以趁现在工作之余,回老家做市场调研,走访几家同类型门店,观察客流和经营状况;看看房租、人工、水电等成本是否在预期范围内;试着规划菜单和客单价,做基本的盈亏测算。如果打算申请创业贷款或者寻找投资人,更需要提前准备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
再来是风险评估。创业初期大概率不会盈利,甚至要承受持续亏损。因此建议至少准备半年以上的家庭备用金,并留有开业后的资金周转空间。你提到自己有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这很好,但建议你提前在老家建立相关业务资源或客户群体,评估在本地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和合作机会。
至于夫妻两人是否应一同辞职创业,这里建议先不要“夫妻双辞”,而是由你一人先试水。让另一半继续工作,不仅保持家庭收入的稳定,也能为你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一旦你的项目开始运转顺利,再考虑让她加入,也更容易获得家人的认可和理解。
创业是一个长期且具挑战的过程,不是靠一腔热血,也不是靠兴趣就能走通的路。如果你有强烈的目标感,那就更需要用清晰的逻辑去支撑这个决策。稳扎稳打,比一头热更能走远。祝你事业顺利,家庭幸福。
我二十三岁开始创业,到现在,始终保持着“创业思维”作为我的核心生活态度。我把这种心态总结成一套叫做“创业者的柠檬水”原则,刚好与你当前的处境有些共鸣,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
问题一:你目前在职场的定位如何?
如果你还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公司不会在意你离职。
如果你已经是业务主力,公司会很舍不得你走。
如果你属于第一种,那我建议你暂缓创业。因为创业比打工更难,如果连现有岗位都还没做到优秀,未来如何胜任更高难度的老板角色?创业应该是你在职场表现优异之后的自然进阶,而不是在还没成熟时的提前跳跃。
问题二:你的产品准备得如何?
产品还没开发出来。
没有任何能证明产品优于他人的数据或市场反馈。
有明确证据表明产品有优势。
如果是第一种,请先利用下班或空闲时间,或请第三方帮你做出产品雏形,开始测试市场。
如果是第二种,别急着创业,先把产品做好、做出差异化,否则用户凭什么选你?
只有第三种,才建议你以副业起步,等业务增长到无法兼顾主业时,再全职投入创业。
以我当年创办筑招网为例,我没有程序背景,所以最初是请专业公司协助架站,等有了初步架构后,我才自己动手慢慢优化细节。
问题三:你能承受多长的“创业低谷期”?
一到两年。
三到五年。
如果你觉得两年就是极限,那可能还不适合创业。因为从产品打磨到市场验证、再到迭代升级,至少需要经历三年以上的反复尝试,这需要时间和韧性。没有这种耐心,产品很难做出深度。
问题四:你打算如何让家人支持你的创业?
自信满满,先做了再说。
预先准备好两年家庭生活费,再加一年的可能转职缓冲资金。
你创业期间可以焦虑,但家不能跟着你一起焦虑。如果因为收入中断影响到家庭开支,那不仅是压力,还会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最理想的方式是事先跟家人达成共识,把三年的生活资金交由配偶保管,确保在最差的情况下,家里能维持基本生活。
问题五:如果创业失败,你还敢回职场吗?
不敢。
有信心能重回职场。
如果你担心失败后找不到工作,那说明你对自身能力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在创业过程中,老板面临的问题远比普通员工复杂,但也正因如此,能积累更多的能力与抗压经验。这种“资源少、责任重、还要活下去”的经历,是打造未来管理者的宝贵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