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超级管理员

举报

大家好!本论坛开启的初衷是为建筑行业企业和人才提供一个友好的交流场所,欢迎大家在论坛展开建筑专业知识、行业热点、职场问题的讨论。 由于本站已提供免费发布招聘信息的功能,因此禁止在论坛发布招聘信息、求职信息,谢谢大家的理解! 论坛使用者发言与本论坛无关,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一切后果自己负责! 论坛还有诸多功能有待完善,大家可以踊跃提出修改建议!谢谢大家合作! ps:如果你是职场中碰到难题的人才,也可以联系筑招网职场导师们解惑! 职场导师肖美娟 职场导师黄晓丹 职场导师曾玲 职场导师刘付春梅
204
76
收藏
黄先生

举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作为职场里稍有资历的前辈,出于好意想提醒或指导年轻同事,结果却被误解,反而让对方变得疏远。前阵子部门来了位刚毕业的新同事,态度不错,就是做事稍微慢了点。有次我顺口说了句:「这种事情其实不用想太久,照前面的做法处理就可以了。」他当时点头,但之后一整天都不太说话,也不太敢看我。后来才听说,他觉得那句话像是在否定他的想法。对我来说只是经验上的建议,对他来说却是种批评。其实这种情况我也不是第一次遇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想帮忙,分享过去的经验,但现在的年轻人更在意尊重、平等和自主。他们要的是支持,不是被压。我开始意识到,我们这些前辈以为的「提点」,在他们看来可能是打击;我们以为的「指导」,可能成了负担。所以想请教大家,怎么做才能既能提供帮助,又不让人有压力?作为前辈,该怎么拿捏好分寸,才不会越帮越忙?
10
5
收藏
方女士

举报

在经历了一系列面试后,我收到了公司的初步录用通知。人事通过消息告知了我拟定的薪资和岗位,我也明确表示接受,并保留了沟通记录。对方表示会启动录用流程,预计两周内发出正式的聘用通知。然而,两周过去后我主动联系询问进展,对方却回复说录用流程需要暂缓,原因是部门主管希望再多面试一些人。让我先等等。这让我感到困惑。因为在面试时,面试官曾明确表示,一旦决定录用就不会再看其他人,但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现在我应该怎么做?
10
5
收藏
许先生

举报

各位好,由于我的公司6月要搬迁,但搬迁后对于我的通勤时间会大幅增加30分钟左右,所以有考虑离职,想请问这样是否属于非自愿离职呢?且若提出离职的话,公司若不同意开非自愿离职单是否有违法呢?
9
3
收藏
王女士

举报

息壤酒店选址于鱼塘环绕之地,东临太湖,北靠沙塘港河,南接竺山,西边则连接城市社区与市集。面对这样丰富多元的地理条件,设计团队寻求一种空间回应机制——既向四周环境开放,又在内部构建有机的空间秩序,营造富有在地气息的空间体验。项目采用“院落”作为基本构成单元,每一座院子承载一个功能模块,通过水平布局与立体关系的协调,将多个院落有机拼合,形成“并置而不重叠”的群落形态。这样的体量安排既化解了建筑规模带来的压迫感,又增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度。建筑顺应自然地势,由西向东逐步下沉,最终嵌入山脚与水塘交界处,形成微妙的高差变化,构建出层次丰富的地形关系。底层的户外游廊串联起九座功能院落,自西向东延展,与不同氛围的自然景观相呼应,构成一个富有节奏感的空间序列,也成为群落式布局中的特色节点。
8
1
收藏
黄先生

举报

想请教一下大家的经验。我近期面试了一家公司,是我第一间面试的公司,主管在当场就说会请人事跟我联系,之后也真的如期收到了 offer。不过,目前我还有继续在面试其他公司。最近去面谈一家之前待过的公司,虽然是不同职位,但面试时也被问到一些问题,包括:1.为什么当初离开公司?2.身体状况现在如何?3.薪资期望?4.能否配合轮班?5.当时的直属主管是谁?我都有如实回答,并跟主管说明自己非常希望能再回到公司,离职当时是因为身体不适及家里有丧事,现在状况已恢复,也表示可以配合固定夜班。主管面试节奏蛮快的,结束时也说会请人事再联系我。想请问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代表录取机会挺大的呢?补充一下时间线:4/11 筑招网上投递简历4/12 招聘职位有打开我的简历4/14 收到面试邀约4/15 完成面试目前还没有进一步消息。我有问过人事,对方说流程还在跑。听说内部流程有时候可能要一个半月才走完,但也有人一周内就收到通知,所以我这几天挺紧张的。不知道大家觉得,从面试当下主管的回应来看,有机会被录取吗?还是其实只是客套话呢?谢谢大家分享经验!
8
3
收藏
曲先生

举报

我最近想请事假,提前一周就向主管说明了原因,也如实提供相关证明资料。但主管却表示不满,回我一句:「请假要先由公司判断是否准假,员工不能擅自提出申请。」让我感到有些疑惑。公司员工守则上写着:「事假应于请假前两日提出」,并补充说明「若请假理由不充分,主管可以不同意、缩短或延后假期」。这让我产生两个疑问:请假到底是员工的“权利”还是“需要单位裁量”?如果我依规申请、提前告知,公司还有权完全不批准吗?我知道企业有营运安排的考量,但作为员工,有事请假并非偷懒或推责。如果请假申请已合乎规定,并提供了真实的理由,公司是否有义务合理评估,而不是一口回绝?关于“请假理由是否充分”,标准似乎并不明确。是否主管认为“不够重要”就可以不批?那员工的家庭、健康、个人事务是否永远都得排在工作之后?我理解紧急项目或关键时期公司可能需要协商调整,但是否应该有一个更公平、合理的机制来处理请假申请?请问在法律或劳工实务中,公司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合法拒绝事假?员工若有异议,是否可以申诉或沟通?希望能听听大家的看法或经验,也想了解法律层面上对此的规定。谢谢!
11
4
收藏
郭先生

举报

现在工作好找吗
9
4
收藏
徐先生

举报

身边很多人都建议求职最好先找好下家再离职,但说实话,我还是有不少疑问,想请教一下有经验的前辈们:1. 大家是怎么判断自己该动身找新工作的?最近我开始觉得手上的工作对我的成长帮助变少了,接触的内容也一直重复,偶尔甚至有点情绪内耗。这种状态是不是就可以考虑准备换工作了?大家通常是在哪个时间点决定开始行动的?2. 在职找工作要怎么安排,才不容易被公司察觉?白天要上班,晚上准备履历或面试真的很难专心,更担心被主管或同事发现。有前辈可以分享是怎么安排时间、保密进行求职的吗?尤其是处理电话、信件这些环节的时候。3. 怎么判断自己的市场行情?我现在值多少钱?我有稍微看了一下相关职缺,但很多都写“薪资面议”,不太好判断。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更明确了解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像是有哪些工具或网站可以参考薪资数据?4. Reference Check 怎么处理才不影响现职?听说很多公司在面试后会进行推荐人查核,但我还在职,不太方便提供现公司的人作推荐。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有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方式比较安全又合理?5. 想跳槽但很在意团队氛围,有什么管道可以先了解目标公司的风评?这次求职我特别重视共事的团队和文化氛围。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事先了解一家公司的内部情况?除了看网路评价之外,还有哪些靠谱的方法可以多做点背景调查?很希望听听大家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正在或曾经低调求职的前辈们,先谢谢大家愿意分享 🙏
9
4
收藏
谢先生

举报

我在现在的公司做了七年,一直默默付出,却没升职也没加薪,看着别人升得快,心里早就凉了。后来我悄悄找了份新工作,薪资是现在的1.5倍,本来打算就此离开。没想到一提离职,老板突然大转弯,说我很重要,不但愿意加薪到同样水平,还承诺升我当中阶主管。现在我有些犹豫。留下,是熟悉的环境,但怕又被画大饼;跳槽,是全新挑战,虽然薪资诱人,但不确定未来稳不稳。到底选哪条路,才是真正为自己好?
11
5
收藏
李女士

举报

最近素来跟我有磨擦的同事在我休假时去动我私人的物品。我向上级汇报。结果她在工作群中说不知道那是我放私人物品的地方跟我道歉。我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放东西她分明知道。居然还睁眼说瞎话。我当然不接受她的道歉。结果上级说我不接受可以去提告。还叫我将私人物品拿走不要放那里。这是霸凌吗?是跟小人合起来欺负我吗?上级还在群组中说我如果再吵这件事我就走人。这是怎样?我中招了吗?为何好好的工作也受到这种待遇?我有申诉的机会及方法吗?
5
3
收藏
锁女士

举报

#40 +以上人员是否还有市场?#房地产市场的低糜,使得40+以上的老工程人员无所适从。经历了建筑市场的崛起、繁荣、几次沉浮,最终确迷失在疫情后遗症中……
13
4
收藏
王盼

举报

目前到新工作刚满三个月,但发现实际内容和当初的预期有落差,自己也一直不太适应,觉得可能不是那么适合。现在开始寻找新机会,但有点担心工作时间太短,会让新公司有疑虑,这段三个月的经历可以放在简历上吗?原本想面试时再坦诚说明自己的状况,不知道这样是否合适?想听听大家的想法,谢谢。
9
3
收藏
王先生

举报

我目前是裸辞待业中,大家常说在职找工作比较有优势,但有个问题一直让我很犹豫—应该主动在简历上更新目前的在职状态,还是等到面试时再提及就好?不知道有没有人有相关经验,或是HR 角度怎么看这件事?
10
7
收藏
邹先生

举报

最近接到筑招网平台上几家公司来电,询问我是否有意愿加入,公司这边多是先提供口头 offer。我通常都会先说有意愿,但其实我还需要根据实际的薪资和其他条件评估后,才能做出最后决定。我比较担心的是,如果一开始就表达「还需要考虑、还有其他公司在接触」,对方会不会因此犹豫不给我 offer?但如果先说有意愿,后面又不接受,会不会显得不礼貌或留下负面印象?想请教大家,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回应比较稳妥?要怎么表达既保留自己的选择空间,又不影响公司发 offer 的意愿?
10
5
收藏
张先生

举报

与前同事是不清楚在公司不同部门但比较好的一群,私下一直都有联系。前同事是七月底开始的,我目前是打算另找新东家,刚好看到前同事的新东家如果有在招人,请问与前同事在新东家相遇(不同部门)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上网是看到同部门不要尽量的一些顾虑,不知道不同部门会不会也不会建议避免该注意的……谢谢!
7
3
收藏
张仕巍

举报

有些公司表格需填写竞争优势,这项除了根据个人特质的优缺点以及工作的技能来撰写,还可以从哪方面着手吗?理解可以使用SWOT来撰写,但O和T的部分实在不知道要怎么下笔?
9
3
收藏
朱女士

举报

大家好,我目前在公司担任财务职务,遇到一件长期困扰我的事情,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解,想请教各位前辈有没有更有效的处理方式。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需要定期核对各部门提供的数据,确保财务资料准确。有时在查账过程中发现数字异常,我会先自行厘清问题源头,确认是由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有误,才会主动去与对方沟通,绝非随意“抓错误”或故意挑毛病。 但每次去找对方部门沟通,往往不是被好好接待,而是遭遇明显的冷漠甚至敌意——对方常在我开口前就发出“啧”、“吼”、“又来……”这类不耐烦的反应,语气不客气,脸色也很难看。即便后来查证结果明确是他们资料出错,也从未听过一句道歉或理解,态度依旧冷淡,甚至更不愿意配合后续核对。 我曾向直属前辈反映这类沟通困扰,对方也曾出面协助协调几次,短时间内情况稍有缓解,但很快又恢复原状。只要不是“上面的人”出面,他们就依然用这种姿态应付我。 我也曾试图从“关系建立”入手,想私下拉近彼此距离,例如约一起吃饭、中午闲聊等方式试着建立一点情感基础,但对方明显在回避我,让我无从下手。 让我更无奈的是,这位资深同仁在他们部门人缘很好,主管也似乎很信任他。如果我硬向上反应,只怕会被认为是“情绪敏感”“工作配合度差”,反倒可能影响我在公司内部的形象。我也知道财务查错本来就不是讨人喜欢的角色,但这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事。 说实话,我真的有时候很想直接吼出来: “你资料错了还凶我?你浪费的是我的时间!” 但我清楚这样做对问题毫无帮助。 我现在真的卡住了—— 主管出面帮忙过几次,但我亲自出马仍旧被冷对 公事公办,对方情绪依旧摆在脸上 私下示好,也完全无效 向上反应,担心变成“问题制造者” 我不想天天因为一来一往的沟通搞到情绪崩溃,更不想让自己的工作状态被这些非理性对待影响。也许有人会说“就忍忍吧”,但说实在,这种冷漠+态度恶劣的组合,长久下来真的令人身心俱疲。 希望有经验的前辈能给我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有没有比较成熟、理性的沟通方式可以尝试? 如何在不撕破脸、也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处理这种长期沟通僵局? 或者,我是否该设法建立更“制度化”的流程,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摩擦? 非常感谢大家耐心看完,也先谢谢每一位愿意提供建议的前辈。真的不想放弃努力,但目前也走到尽头了,期待你们的回馈
8
3
收藏
邓先生

举报

朋友年初介绍一份工作,公司也已经给offer,后来有其他更适合且更符合职业规划的工作机会(已拿到offer)。其实朋友介绍的工作整体还不错,应该是可以稳稳的待,且因是介绍的,所以公司的状况较清楚,但对于未来的发展性较小,且交易模式较单纯,对于之后履历多这项经验较不确定加分效果有多少;后来录取的工作,实际去面试两关,感觉直属主管人还不错,公司未来的发展较大,对于未来职涯加分效果较多,但因这是自己找的,其实也会有点担心公司内部实际状况不如预期。两份工作薪资福利差不多,工作压力应是朋友介绍的压力比较小。另一个道义方面考量,因第一份工作毕竟是朋友介绍的,预定年后上班,怕担心原本已经接受offer,现在又告诉公司要拒绝,怕对朋友不好意思;但其实也担心,因是介绍的,如果进去没有表现好,压力会很大。这两个工作机会实在有点难抉择,请教各位前辈的想法,另如果最后婉拒朋友介绍的工作,该怎么婉转的说,或是怎么回复朋友较适当?降重
9
5
收藏
范先生

举报

有些公司明明面试过你一次没录取,过一阵子又来邀约,这种操作在电气工程师行业也不是少见。最近我就接到一家叫“X克电气”的单位来电,对方开头问我对哪类岗位有兴趣,是现场技术还是系统设计?我根据实际情况做了简单回应。后来仔细回想,才意识到这家公司其实早就面试过我一次,最后没录取。这次电话里,人资还问我:“你记得有没有来面试过我们?”紧接着又问:“那你现在为什么还想应聘我们公司?”我简单回应后,对方马上开始要资料,说希望我提供详细的工作经历,还要求我准备一篇300字的自传,说明这些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帮助。我当场表示,有些工作经历涉及个人隐私,若与岗位无关,也不认为需要全盘托出。结果对方语气有点尴尬,说:“我相信每段经历都会有价值,建议你还是在面试中尽量分享。”于是我反问:“既然上次都没录取,这次为何又邀约?你们是不是应该先确认下不录取的原因?若最终还是同样的结果,那不就是让我白跑一趟?”我也坦白表示,面试过程若体验不佳,对求职者来说不仅浪费时间,更是心理上的负担。人资过了一天回电,说他们查了记录,原面试官觉得我不适合客户对接类的电气技术支持岗,认为岗位压力较大、节奏快,担心我应对不过来,所以这次就不安排面试了。听完后说实话挺不爽的——既然你们早就评估过我不适合,为什么还要打电话叫我去?只是没认真看简历,还是为了凑数据?如果本质上岗位就不匹配,这种重复邀约只是浪费求职者的时间和精力。对我们搞技术的人来说,项目赶、节奏紧,时间就是资源,被这样随便对待,说不委屈是假的。
8
3
收藏
举报
广告垃圾
违规内容
恶意灌水
重复发帖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