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职场资讯 > 新闻资讯 > 建筑设计: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筑

建筑设计: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筑

    发布时间:2019-03-21   来源:筑招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531  

建筑设计: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筑

近日,由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主创建筑设计师完成的作品从一项中国自然保护区国际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摘取竞赛桂冠。该项目位于长江口的一个岛屿上,其建造目的主要是为了拯救片区内濒临灭绝的物种,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到大兴土木和大肆污染之前的状态。Ennead事务所设计的方案还试图提高公众的意识水平,号召人们积极保护中国最长河流及其周边现存的野生动物。该项目被官方正式命名为“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由ennead事务所的设计合伙人托马斯·黄主创建筑设计师(Thomas Wong)主创,在Andropogon 景观设计事务所的协助下完成。整个方案由水族馆和研究部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达427000平方英尺,位于占地17.5公顷的风景保护区内。水族馆和研究部共同致力于增加中华鲟和江豚的数量,并进一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支持生态保护的事业中来。

建筑设计: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筑

设计中包含了一系列位于建筑内部和外部的饲养池,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华鲟和江豚繁殖和饲养。另外建筑还专门配置了帮助这两种珍稀物种重新融入野外环境的研究设施。更重要的是,该项目通过沉浸式的展览空间和游览体验让访客可以亲眼看到机构所做的各项保护工作。从外观上看,建筑绵延起伏的流线形设计颇具视觉美感,其灵感源自河流的涟漪和长江上游的标志性景观。略呈弯曲的木质结构性肋骨中间呈辐射状排列,中央脊柱则将建筑的三大空间流畅衔接。外表皮系统采用了半透明PTFE材料,轻柔地将养殖和展示池包裹在内,最大限度地控制日照光线,营造了亮度适宜的室内环境。设计将各项可持续发展方案高度整合,将夹层胶合木结构、地热供暖和冷却循环回路相互结合,并运用由土生和水生植物共同构成的湿地达到快速碳固存和场馆用水净化的作用。此外,景观设计方案重新构建了长江流域的海岸线系统和各种生态区域。悬挂式走道和观景区与园区相连,让游客充分沉浸在自然环境中。

建筑设计: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筑


建筑设计: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筑


建筑设计: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筑


建筑设计:上海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筑


7.jpg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最多发表256个字符的评论,0/256
客服在线
客服在线帮您解答疑问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筑聊
小程序

使用小程序

公众号

使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