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资讯 > 出现这5个征兆,你进入伪装者时刻了!不对付,会让人离成功越来越远

出现这5个征兆,你进入伪装者时刻了!不对付,会让人离成功越来越远

    发布时间:2024-01-21   来源:筑招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7104  
标签: 职场修炼

 

成功人士或书籍会说:转个念头想想,事情就没那么复杂了!但出现负面声音时,一点都不是转个念头那么简单。建立自我意识是打击负面声音的第一步,你要知道什么时候是伪装者时刻,才能采取行动。察觉到负面的想法后,最好的方式就是退一步、面对它、处理它,再进一步用积极、鼓励的声音取代它。

 

察觉到自己出现负面想法时,最好的方式就是退一步、面对他、处理它,再进一步用积极、鼓励的声音取代它。

 

自我鼓励必须刻意练习

 

改变想法听起来很简单,成功人士或书籍里面会说:转个念头想想,事情就没那么复杂了!不,以我跟伪装者经验奋斗几十年的经验来说,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这一点都不是转个念头那么简单。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办到的,对我来说,就算一个最简单的自我鼓励我做得到,在脑海里面也会变成连续剧,剧情就像剥花瓣般不停的鬼打墙:我做得到⋯⋯吗?不,我做不到⋯⋯不行,我得试试看⋯⋯但真的没办法,我做不到⋯⋯!就算是这么无趣的来回重现,在我脑海里还是可以轻易演出超过2个礼拜,从不间断。

 

心理学家称之为情感型推论,我觉得自己很胖,所以我很胖、我感觉自己很没用,所以我很没用这种自我感觉的力量强大异常,你看过骨瘦如柴还是坚持要节食的厌食症患者大概就可以了解。

 

对我来说,自我鼓励是一种必须刻意练习的历程,跟维持成果一样辛苦。就像重量训练或减肥一样,你可能每天全神贯注的训练、控制饮食,用尽各种方法达到一定的体重或肌耐力,但是只要一不留意或暂停,前面的成果可能就化为乌有。

 

市面上有许多针对伪装者经验的练习手册,提供不同的方法,接下来筑招网小编会列出一些对我有帮助的作法。

 

了解自己的伪装者时刻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慢慢进入伪装者状态,而是要过了之后才会像魔咒结束、突然清醒之后,想着:我不是要练习离开伪装者吗?我刚刚怎么又这样了!

 

人类有一部分反应是不会经过太多思考的,例如感受到威胁,你就选择逃跑或反击;例如发生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即使理智上你知道要怎么应对,但有时候你根本动不了,只会惊呆在原地。

 

因此,建立自我意识是辨别伪装者经验的第一步,你要知道什么时候伪装者开始跑出来了,然后采取行动。根据不同研究,你可以用这个检查自己是否有伪装者征兆:

 

1.自我怀疑:即使已经有实绩与外界认可,仍常对自己的能力、专业感到没信心。

2.将自己的成就打折:觉得取得的成绩是因为运气。

3.害怕失败:非常担心失败或被看穿,通常会导致焦虑或完美主义。

4.过度努力追求成就:要求自己付出更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通常会觉得自己要比别人更努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5.比较:经常和别人比较,而且常常觉得别人比自己好,常着重在他人的成就而忽视自己的成就。

 

当你有以上任何一个症状时,那就是你的伪装者时刻。不要觉得这很正常,或我个性就是这样,当伪装者时刻出现的时候,该做的是想办法对付它。

 

让自我批判与负面想法安静

 

对处于伪装者经验中的人,负面想法几乎像是耳朵会自动听到声音一样,自然而然的进入意识之中。赖希等人在著作《忧郁焦虑失调治疗方法》中指出,负面想法通常会用几种类型出现:

 

1.读心术:你会觉得自己可以知道别人的想法,像大家现在都觉得我是白痴。

2.标签化:帮自己贴负面标签,像对,我就是笨。

3.心理学:你会毫无证据的预测事情会往不好的方向进行,像如果我接了这个项目,别人就会发现我根本不会。

4.凡事灾难化:你在设想结果时,都是想到最糟糕的状况,像如果我这次跟这个客户的关系搞砸了,我在业界就永远黑掉了。

5.不公平的比较:你会和你觉得比自己好的人比较,大家都比我有经验又有能力,我不属于这里。

6.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维:像是如果拿不到这个订单,我就是失败者。

7.对赞誉打折:如果别人称赞你的表现或个性,你会自己打折,像创业比赛的评审说我的想法很有创意,他们只是人很好而已。

 

这些负面想法和自我批判不会让你勇往直前,只会让你感觉心情低落、觉得自己永远没办法达成目标。察觉到负面的声音开始时,最好的方式就是退一步、面对它、处理它,再进一步用积极、鼓励的声音取代它。

 

你注意到这有点像跳舞了吗?是的,负面想法和自我批判是你内心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中你会时而后退(跟它拉开距离、让它安静)、时而前进(包容它、鼓励它),就像在拉着伪装者的自己跳舞一样。

 

跟它拉开距离的方法是挑战它,例如反问这些问题,来对应各类型的负面想法:

 

示例:

1.读心术:有证据证明别人是这样想的吗?

2.标签化:这些负面标签有证据吗?我对自己这样贴标签有什么好处?

3.心理学:有证据支持我的预测吗?上次我预测正确是什么时候?

4.凡事灾难化:以前有人跟客户的关系搞砸就在业界永远黑掉吗?有证据说明我的客户沟通能力烂到一定会搞砸这一切吗?

5.不公平的比较:拿自己跟那个人比较恰当吗?会不会我是在拿自己的起点跟别人的终点比?

6.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维:如果拿不到这个订单,我就真的是失败者吗?我为什么会觉得只有这两种极端值,没有其他中间选项呢?

7.对赞誉打折:创业评审跟我非亲非故,如果他不是真的觉得我有创意,他有必要夸奖我吗?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最多发表256个字符的评论,0/256
客服在线
客服在线帮您解答疑问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筑聊
小程序

使用小程序

公众号

使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