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工时本就常常超标,不论是项目进度、图纸修改还是现场突发状况,员工经常需要加班赶工。然而,工时之外的「隐性加班」却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微信、钉钉这类即时报讯工具,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线,让不少人无法真正下班。
近日,一位在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的女子在筑招网发文,控诉公司滥用微信联系员工,不尊重下班后的私人时间。她指出,自己为了保护离线权,甚至特地办理了一个新的手机门号,只在工作时间接收相关信息。然而,某天晚上,她的主管在半夜用微信私讯她处理急件,她选择隔天上班再处理。没想到主管竟在早会上当众指责她:「是不是不想做了?信息为什么早上才回?」
更夸张的是,主管还接连指责她「现在年轻人不努力」、「说换号码就换,面试说得好听」等言论,让她感到十分气愤又无奈。
这名女子分享,公司从未提供任何加班费或分红奖励,却时常要求员工在午休、深夜处理突发业务。有时清晨还没刷牙,微信就被叫醒处理施工图纸;深夜11点被业务单位标记处理招标文件,甚至在周末也时常被追进度。这些行为,严重侵蚀了她的私人时间。
她的遭遇引发了大量网友共鸣,许多人留言表示支持她「赶快离职」并截图存证举报。有网友指出:「公司不提供额外补偿,却用威胁语气要求下班时间工作,这是在剥削」、「建筑行业本来就高压,如果连私人时间都不能保障,那根本是在压榨员工」、「离职就是解脱,建筑人才市场并不缺好工作」。
事实上,建筑行业工作强度高、责任重,本就容易产生过劳情况。设计人员、工地监督、项目经理等角色常常面临突发问题,但公司不应以此为由无限延伸工作时间。员工也有权利选择在下班后关掉工作号、拒绝无偿加班。
此外,用人单位若以微信不读不回来判断工作态度,甚至威胁员工「不想做就滚」,已严重违反基本职场尊重原则。劳动者不应因维护自身权利而被贴上「态度差」、「躺平族」标签。
这件事提醒我们,建筑行业在追求效率与成果的同时,更应注重人性化管理。合理工时、明确下班界限,是每一位员工应有的底线保障。不论你是施工单位、设计所或项目甲方,只要你尊重员工的时间,他们自然会更有动力投入工作。
对于还在犹豫是否「换工作」的建筑从业者,不妨扪心自问:你的努力是否被看见?你的时间是否被尊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或许,是时候迈出新的一步。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