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职场资讯 > 房地产资讯 > 泉州古城金鱼巷微更新留住“古早味”

泉州古城金鱼巷微更新留住“古早味”

    发布时间:2019-07-17   来源:筑招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467  

泉州古城金鱼巷微更新

泉州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古城内藏匿着大量背街小巷,在传统快速化城市建设中逐渐衰败。如何使背街小巷重新焕发活力,泉州市以金鱼巷的微更新为入手点,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项目东起中山中路,西至濠沟墘,全长约270米,路面改造约1700平方米,古建筑外立面改造约 3000平方米(最大单体建筑面积约750平方米),总投资约892万元 。项目坚持“微干扰、低冲击”的原则,以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为总目标,在不改变原住民生活形态的前提下,开展了立面提升、管线下地、地面铺装、夜景优化、街道绿化、城市家具布置等工作,通过活化老城街巷,保留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片段,留住百姓的乡愁。项目的主要亮点如下:


  一、专业工匠把关


  为加强组织保障,成立项目工作小组,成员大都是古城当地专业人员,熟悉泉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古建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同时,项目还邀请泉州修缮闽南古建筑的老工匠,包括来自惠安、南安、永春等地的木匠、石匠、泥水匠,大部分工匠年龄都在50岁以上,经验丰富。


  二、展示闽南工艺


  金鱼巷虽然只有短短的270米,但却在改造中囊括十几种闽南古建筑传统工艺,包括海蛎壳水洗石、海蛎壳白灰粉刷、夯土墙、出砖入石、大小木作、木雕、石雕、泥塑等,无处不彰显着古香古色的闽南味。项目改造过程中共收集约10万块胭脂砖,年代集中在清代、民国时期,经过清洗、挑选等工序,最后才上墙垒砌。金鱼巷路面石板规格很高,大多来自晋江、石狮、惠安等地古建筑的门庭,都是历经多年踩踏而成的包浆老石板。更值得一提的是,金鱼巷中保留了为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公益演出的空间——南香阁,每晚都吸引了大量的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欣赏泉州古韵,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市民徜徉古巷寄托乡愁的好去处。


  三、细化管线布局


  改造后的金鱼巷管线全部下地,实行雨污分流,地面增设鱼形盖板及线性排水沟,专门用于雨水收集、排放;同时,针对居民建筑裸露在外的水电表箱,统一用设计美观的箱罩花箱进行遮蔽处理,既减少安全隐患,又进一步增强美观效果。


  四、提升街道景观


  金鱼巷入口广场的店招牌统一为“水洗石底板+匾额”的样式,街巷内的店招牌全部换成木质匾额样式。道路沿途放置白石墩坐凳、条石坐凳等休闲设施,以供游客休息之用。通过夜景灯带、地埋灯、洗墙灯、射灯等各种照明方式,突出夜景建筑景观,点亮街巷景观空间。同时,在巷内的犄角旮旯空间,见缝插针地引入绿化,种植紫竹、果树等多种观赏树种;还利用传统石头制马槽用来种植水生观赏植物,极大丰富金鱼巷的绿化景观。


  五、做细群众工作


  施工前,项目工作小组召集街道、社区、群众及商家代表召开项目改造介绍会,听取群众及商家诉求,动员各方积极参与改造工作。会后,街道、社区联合项目工作小组成员组成入户工作小组,逐户与业主详细沟通改造事项;施工期间,工作小组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碰到的群众问题。如有些困难群众因资金短缺影响项目立面改造进度,项目工作小组通过引导施工单位采取以修代租的形式帮助居民按原貌翻修房屋,既有效解决困难群众资金短缺,又保证项目整体推进。


  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的指导下,历时半年的精雕细琢中,金鱼巷微改造不论是项目定位、施工安排,还在公众参与方式上,均积累一定的宝贵经验,将为其他老城区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泉州古城金鱼巷微更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舞台——南香阁

泉州古城金鱼巷微更新

改造前

泉州古城金鱼巷微更新

改造后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最多发表256个字符的评论,0/256
客服在线
客服在线帮您解答疑问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筑聊
小程序

使用小程序

公众号

使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