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纳晴高速建设传来重要进展——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成,由贵州交投集团所属路桥集团承建的六枝大桥首个合龙段(6号墩左幅纳雍岸)成功合龙。这一节点的完成,不仅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关键阶段,也为后续边跨、次边跨及中跨的最终合龙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数和施工经验。
六枝大桥,作为纳晴高速全线最为关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其难度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桥全长2023.5米,主跨达320米,桥面距谷底水面净空高达315米,最大主桥墩高度达到196米。这样一组组数据,放眼全球同类桥型,也堪称前所未有——主桥墩高度、单跨跨径和桥长三项指标,在同类型“空腹式连续刚构桥”中均排名世界第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桥采用的五跨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梁结构形式,是国内外首次采用,填补了结构类型上的技术空白。这不仅是一次工程建设上的突破,更是中国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的一次重要创新。在山区复杂地形地貌下,如何实现高安全、高效率、高质量地架起“空中走廊”,成为摆在设计与施工团队面前的共同命题。
从一纸蓝图到如今首个合龙段的顺利完成,其背后是无数工程人员日以继夜、精密计算与反复推演的结果。施工团队面对高墩深谷、大温差大风等极端环境,不仅要在高空中保证每一节构件的拼接精度,还要兼顾材料运输、吊装协调、混凝土浇筑等多个环节的连续作业,其施工组织难度极高。六枝大桥的首个合龙段顺利完成,无疑为后续的全桥合龙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操作样板。
当前,六枝大桥已经正式进入合龙施工的关键阶段,建设方力争在2025年5月中下旬实现全桥贯通。届时,这座横跨峡谷、连通两岸的巨型桥梁,将不仅是一道壮丽的工程奇观,更是一条连接区域发展的经济动脉。
在六枝大桥建成前,沿线两岸居民若想通行峡谷,只能绕行228县道及部分村道,道路曲折、通行条件差,往返时间需耗费近35分钟。尤其在雨季和夜间,道路安全隐患更加突出。而大桥建成后,通行速度将以设计时速100公里计算,两岸通行时间将被压缩至2分钟以内,真正实现从“山路十八弯”到“直通高速口”的巨大飞跃。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基础,而桥梁,更是山区交通体系中的核心节点。六枝大桥的建成,不只是通行时间的缩短,更是区域经济格局的重新塑造。它将极大改善黔西南、黔中地区与黔北、川南的联系,为“黔货出山”开辟新通道。农产品运输时间的缩短,意味着商品损耗降低、效率提高;工业原材料和装备的流通速度提升,也将为地方制造业发展带来强劲助力。
大桥所处区域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资源丰富。随着交通条件的提升,旅游资源将更易被外界所发现和利用。六枝、纳雍等地未来有望打造成为“快进慢游”的精品旅游线路节点,吸引更多游客进入深度乡村,推动民宿、农旅融合、文化体验等新业态落地开花。
从更深层次看,六枝大桥的建设,也是一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交通便利性的大幅提升,意味着更多的资金、项目、人才有条件流入原本闭塞的地区。这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速公路不再只是城际通道,更是国家治理能力向农村地区延伸的载体。
六枝大桥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也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工程。在创造结构形式世界纪录的同时,它也承载着推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从技术创新到建设实践,从交通效益到区域拉动,每一个角度都昭示着这座桥梁的分量之重、价值之高。
可以说,当最后一段混凝土在空中合龙的不只是结构,更是通向未来的希望。六枝大桥的每一米延展,都将成为贵州山区人民追赶发展的坚实步伐。
2025年5月,随着全桥实现合龙,纳晴高速将迎来关键性节点。而从那一刻起,这座穿越群山、跨越峡谷的桥梁,将不仅仅是交通工程上的杰作,更是一段见证区域变迁与时代跃迁的光辉篇章。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