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筑行业正面临严峻的人才挑战,不再是“缺人”那么简单,而是“缺对的人”。尽管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但真正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依然稀缺。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建筑类企业开始摒弃“发布岗位、等投简历”的传统招人思维,主动转向更具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战略”,从“猎人模式”转型为“农夫模式”。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高端建筑人才往往“隐身”于现有岗位,根本不主动求职。他们拥有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以及良好的发展路径。若无特殊诱因,根本不会出现在公开招聘平台。因此,想通过普通渠道发布岗位来“挖到宝”,难度非常大。
这些“隐形高手”通常会被专业的猎头公司悄然接触。猎头不仅仅是“找人”,更擅长“说服人”。他们通过庞大的人才数据库、建筑行业内部人脉网络、背景调查等方式,为建筑企业精准匹配合适人才。数据显示,高达70%以上的建筑行业中高管招聘,最终是通过猎头完成的,且越是涉及机密岗位(如项目总工程师、技术总监等),企业越倾向于使用第三方猎头进行低调处理。
需要猎头服务,筑招网也有 https://www.zhupinhr.com/headhunting/service
越来越多的头部建筑企业认识到,等毕业季才开始招聘已经太晚。现在,企业布局的重点已提前至学生在校阶段。
例如,中某集团与同济大学合作推出“建筑工程高端人才培育计划”,专门面向建筑类专业大三学生,内容涵盖结构设计、项目管理、绿色建筑等实操课程。学生参与项目不仅可以获得企业内部导师指导,还有机会直接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毕业后可优先进入该集团实习或入职。
另一边,中系建设企业也联手天大与天建工学校,每年从高二阶段建筑科专业学生中甄选50人,加入产学合作班。学生在学习期间即可进入企业实习,实习期间月薪可达30000元。只要毕业后考取一级建造师等执业资格,首年年薪可达60万,次年80万,最快第四年突破百万年薪。真正做到了“学用一体、无缝衔接”。
这种“先培后用”的模式,让企业培养出的员工更具忠诚度、匹配度高,也大大降低了用工风险和培训成本。
不再等学生投简历,而是在他们还没有明确就业意向时就介入。比如提供寒暑假实习、参与大学课程设计、开放企业参观日、组织竞赛等,都能让学生对企业建立起信任感和认同感。这种情感联结,会在毕业季转化为“首选意向”。
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往更注重发展空间。除了薪资福利,他们在意的是:领导是否愿意指导我?企业是否支持创新?是否提供跨项目轮岗机会?是否有良好的晋升通道?建筑企业若能在这些方面发力,将能显著提高吸引力。
当企业对待实习生的态度足够尊重、培训足够用心,学生往往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真实体验,潜移默化中帮助企业塑造良好雇主形象。反之,若被学生吐槽为“工具人”或“廉价劳动力”,其负面影响也将迅速扩散。
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建筑行业迎来结构性用工矛盾。未来不再是谁有岗位谁就能招到人,而是谁拥有“人才资产”、谁就拥有竞争力。那些能从高校深耕、提早布局、舍得投入的企业,将在未来十年中抢占建筑人才红利的先机。
现在的招人,不再是“猎人式”的临时捕捉,而是“农夫式”的持续耕耘。你,准备好成为那个值得年轻人托付未来的企业了吗?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