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辅导建筑行业企业的过程中,经常听到企业主抱怨:“现在好人才真的太难找了!”但我们反问一句:“那你们的招募策略,是不是还停留在十年前?”
许多企业对于“招人”的印象仍停留在“发个建筑招聘信息、收简历、安排面试、决定是否录用”这套老旧流程。但如果企业想要找到真正合适的人才,甚至让他们留下来并长期发展,每一步都必须精心设计与系统布局。筑招网小编将为您拆解:现代建筑企业该如何规划一套科学有效的招募流程,从“找到人”走向“找到对的人”。
本质上,招募是一个策略性极强的行为:
“企业通过多种手段,有效吸引那些符合岗位要求、并具备加入意愿的人才主动应聘。”
换句话说,招募的重点不在于“发布消息”,而是“精准邀请”——让适合的候选人愿意靠近你、了解你、加入你。
要招什么岗位?岗位职责与能力要求是什么?
要招几人?是长期补充还是阶段性支援?
预算有多少?可以采用哪些资源?
是否已有岗位说明书或胜任力模型可参考?
例如:如果你发布一条建筑项目经理的招聘信息,想录用5人,那么可能需要有300人看到信息,筛选面试50人,最后录取10人,实际入职5人。你要有心理准备:信息覆盖量必须广,才能确保效果。
内部招聘(如晋升、轮岗、员工推荐)
优点:熟悉公司文化、融入速度快、留任率高
缺点:可能出现部门利益冲突,或限制创新
外部招聘(如校园招聘、人力资源平台、猎头服务)
优点:注入新血、带来行业先进经验
缺点:适应周期长,流动风险相对高
不同岗位应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和组织文化来判断,盲目迷信“内部培养”或“外部引进”都不可取。
正式渠道包括:
报纸、行业杂志
建筑类招聘网站(如筑招网、中国建筑人才网、建筑英才网)
校园招聘、招聘会
专业猎头公司、人才派遣机构
非正式渠道包括:
内部员工推荐
自荐求职者(walk-in)
企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企业号等私域渠道
每种渠道都有适配的人才群体。 比如想招年轻的BIM建模工程师,去高校宣讲或B站做内容曝光效果可能远胜传统纸媒。
撰写精准、吸引力强的岗位描述(薪资范围必须明确!)
精选平台投放招聘广告,优化投放时间与频次
快速响应简历,避免优秀人才“等太久”而流失
提供在线申请或扫码填写机制,减少繁琐流程
精心设计具有品牌感的招聘页面或视觉资料包
招聘也像“品牌营销”一样,靠吸引力打动目标用户,而不是“守株待兔”。
与其在10个平台撒网,不如精准分析人才在哪些平台最活跃,并结合TA的语言习惯和关注点,做出打动人心的招聘文案和宣传动作。例如,针对高校毕业生,不妨在知乎、小红书等平台做专业输出,展示企业文化与成长路径。
从老板到一线主管都要深度参与。
毕竟你要招的是未来与你并肩作战的同事,很多候选人就是因为某位面试官真诚的回应而下定决心入职。
数据表明,超过60%的求职者因为“职位未列明薪资”而直接放弃申请。所以,请务必做到:
明确薪酬范围(例:月薪8K–12K + 项目绩效)
准确说明上班地址与考勤制度
告诉他们团队规模、晋升通道、公司文化等关键信息
这些透明的信息,可以帮助求职者做出更理性的判断,也更容易匹配真正合适的人选。
一个成熟的招聘流程,绝不是“录用了就结束”。
反而,招聘是员工旅程的第一站,如果你在这个阶段就能向候选人传达清晰的文化、制度、发展路径与团队氛围,未来他的适应期、忠诚度与工作效率都会大幅提升。
留人,从招人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在建筑行业这个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企业要从“等人投简历”的旧思维,转变为“主动出击、精准布局”的新战略。每一位优秀的人才,都是你企业未来的基石。与其临渴掘井,不如从现在开始打好人力资本的地基,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缺“对的人”。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