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企业的运行体系中,HR与电力人才既是关键力量,又面临多重挑战。随着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招聘与培养问题日益突出,电力人才也在发展路径上感到迷茫。
对HR而言,电力行业招聘难度大是常态。以高压线路运维岗位为例,电力企业期望应聘者既掌握专业理论,又能适应复杂地形和突发故障,但现实中,简历筛选效率低,实操能力不足成为常见问题。有HR回忆,一位毕业于重点电力高校的候选人,笔试表现优异,却在实操环节连基本工具使用都不会,最终遗憾淘汰。即便成功入职,新员工熟悉企业设备流程也需较长适应期,影响效率。
在电力人才培训方面,HR也颇感力不从心。行业新技术不断涌现,但高质量外部讲师稀缺,课程与实际工作脱节,内部资源又有限。一场关于智能电网数据分析的培训因缺乏案例与实操指导,员工积极性低,培训效果差。
HR迫切需要更精准的招聘渠道,希望与高校、专业机构开展合作,提前储备复合型电力人才;在培训方面,也渴望引入更多实用资源,打造贴合岗位的定制课程体系,帮助员工快速上手与进阶。
与此同时,电力人才也有自己的难处。在传统设计院,许多设计师长期专注单一项目,缺乏跨领域知识,难以适应行业变化。一位资深设计师表示,尽管在变电站设计上经验丰富,但对新能源接入、电网优化等内容了解不多,职业发展遇阻。外部培训成本高,时间难协调,内部课程又太基础,进修难落地。
晋升机制的不透明,也让年轻人才心灰意冷。有员工表示,自己通过努力带来显著业绩,却因年限不足被忽视,打击积极性。人才们希望电力企业提供公平的晋升机制与多元发展通道,鼓励跨部门轮岗,拓宽视野。
值得庆幸的是,也有电力企业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某电力企业联合高校开设“在职定制研究生项目”,结合业务需求和员工发展,课程由企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承担,兼顾理论与实战。一位参与者表示,通过该项目系统提升了技术能力,回归岗位后承担起更核心任务。
在电力招聘方面,该企业HR与业务部门共建岗位胜任模型,并通过技术竞赛、项目模拟等方式甄选研发电力人才,显著提升了人岗匹配度和团队创新力。
电力行业要实现HR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关键在于构建精准、高效、可持续的人才生态。你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见解。点击下方链接,快速寻找电力行业优质人才!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