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领域,勘察工作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一般人熟悉的可行性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多数属于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旨在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地质数据。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现场地质条件可能复杂多变,施工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往往需要开展施工勘察,这是一种针对具体施工问题的补充勘察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施工合理。
施工勘察区别于早期勘察的主要特点在于其针对性强,针对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施工勘察一般用于桩基、隧道工程,也应用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浅基础、基坑和非开挖管道敷设等工程。接下来,筑招网小编将详细介绍哪些情况下需要开展施工勘察,以及施工勘察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基础施工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根基,如果基础设计依据的地质条件与现场实际差异较大,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工程质量问题。以下几种情况尤需开展施工勘察:
1. 地基土性质与勘察报告不符
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如果发现地基土层分布、厚度和性质与原勘察资料有较大差别,比如软弱土层远比预估厚,或发现未曾报告的地下空洞、古河道等复杂地质现象,需立即组织施工勘察,详细调查地基条件,调整设计方案,确保基础安全。
2. 难以确定基础持力层
基础持力层是承载建筑物重量的重要地质层面。在岩溶发育区或地质构造复杂地区,持力层分布不均、溶洞分布密集,难以通过常规勘察精确判断。施工勘察通过现场采样、测试和详细地质编录,明确持力层的范围和承载力,指导后续设计与施工。
3. 地基加固效果检测
采用强夯、换填、注浆等地基加固措施后,需验证加固效果。施工勘察利用钻探、静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检测技术,评估加固层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判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必要时指导补充加固措施。
基坑开挖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施工勘察在此阶段主要关注以下问题:
1. 边坡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基坑边坡土体可能因开挖引起位移、裂缝或坍塌,尤其在软土地层或高水位区域更为敏感。通过施工勘察检测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地下水情况和边坡变形状况,评估稳定系数,制定合理的边坡支护方案,防范坍塌风险。
2. 地下水异常状况调查
基坑开挖时出现涌水、流砂等异常,影响基坑安全及周边设施。施工勘察通过钻探和水文地质分析,掌握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化及补给方式,科学设计降水和截水方案,保护基坑和周边环境安全。
隧道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勘察对于确保施工安全、优化施工方案极为重要。
1. 围岩级别重新评估
施工过程中实际围岩状况可能发生变化,或前期预测不足。通过施工勘察,对掌子面岩石特性、结构面和破碎带进行详细分析,调整围岩级别,指导支护设计,提高施工安全系数。
2. 地质构造详细探测
隧道穿越区域可能存在未知断层、褶皱、裂隙等地质构造。利用物探、钻探等方法,施工勘察能够查明这些构造的具体分布和性质,为风险控制和施工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3. 衬砌背后空洞无损检测
衬砌完成后,衬砌背后空洞会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引发裂缝和变形。施工勘察应用地质雷达、超声波等无损检测技术,对衬砌背后状况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
在特定岩土类型和生态敏感区,施工勘察同样不可缺少。
1. 特殊岩土特性调查
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软土及盐渍土等特殊土质,会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或变形。施工勘察深入了解这些岩土的物理力学变化,为施工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2. 高环境保护区域的地质监测
城市核心区、生态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区等地,施工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勘察评估施工带来的环境风险,监测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及生态破坏,协助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勘察是连接前期勘察和施工实际的关键桥梁。它针对现场具体问题展开,弥补了前期勘察的不足,提高了施工安全保障水平。通过科学的施工勘察,工程建设单位能够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避免因地质条件变化带来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每个工程项目的现场环境千差万别,施工勘察能为项目安全和顺利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高度重视施工勘察工作,及时开展针对性勘察,完善施工设计和管理方案,保障项目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