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职场资讯 > 新闻资讯 > 建筑结构,当商学院思维遇到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当商学院思维遇到结构设计

    发布时间:2020-06-08   来源:筑招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409  

  最近的工作8小时都做不完,不管是作为“前浪”还是“后浪”,为了在结构设计的汪洋中一直浪下去,可以少加点班,都需要一些商学院思维。当商学院思维遇到结构设计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项目负责人在巴拉巴拉布置任务,老工程师轻车熟路地领了任务,而新手很可能会拿到一项从未接触过的任务(实际上每样任务都是),譬如地下室基础设计,负责人满怀希望地望着我,而我怕自己完不成支吾着不敢答应,于是!一个大写的囧。

/uploads/image/2020/06/6f8966c46f63f9f135840ff85b64b005.jpg

  作为职业的结构工程师,我们得有以下这几把刷子:

  先接受任务,再提需要

  当遇到新课题时,年轻工程师常常会有一种不自信,首先从自己会不会的角度去看待任务,内心高估难度而拒绝这个任务。这是人类的心理盲区。

  但怯于接受任务这个反应很容易让负责人误会,一方面是态度问题,接受任务表达的是愿意承担更多的意愿;另一方面是能力问题,会给项目负责人留下“不堪大任“的印象。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布置的任务,即便是年轻工程师没有接触过的,也会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

  那么最合适的做法是什么?

  我需要。。。。。。

  (背景音:我非常愿意去做,但我需要支持)

  具体怎么做呢?一个小技巧是根据任务的难度,给任务分类,然后依照不同任务提出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譬如说,在上面这个情境里,如果时间紧任务重,切记不要独立蛮干,我们可以提要求。

  我需要基础设计的规范。

  我需要计算软件的操作指南。

  我需要过往项目基础设计的计算过程。

  我需要跟着老工程师跑。

  等需求被一一满足,这个任务就没那么可怕了。

  先任务分解,再行动

  什么是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就是把目标变成员工可执行的任务。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决定了项目管理的必要性,优秀的项目负责人都非常擅长将项目科学地拆分为一个个小任务,按项目计划分批分配给每个设计人员。

  我们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任务分解呢?

  首先我们要将自己领到的小任务继续分解成更小单位的任务。比如可以分成简单任务,复杂任务,批量任务,需要与其他人互助的任务。任务分解的好处在于迅速降低识别出关键工作、批量工作、简单工作、协作工作,这就好像把大图片设置成小网格后,极大降低了总体难度、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

  回到以上的情境,桩基础设计这个大任务可以分解为以下小任务:

  1、拼上部模型;

  2、查地勘报告来确定桩型和单桩竖向承载力;

  3、软件计算;

  4、绘图表达计算结果。

  以上4个小任务,还可细化为更小的N个小任务。

  其次,再做分类,比如计算每个孔点的桩承载力(抗拔力)和绘图时标注桩定位(承台定位)属于批量工作,对这类工作,我们可以求助一些LISP来偷懒提高效率;拼上部模型属于协作工作,一定要提前跟协同小伙伴确定时间和工作衔接。确定何种桩型和计算参数显然属于关键工作,那我们必须要提前上报负责人确保方向性正确,避免返工。

  再次,根据时间轴把已分解任务归入各时间节点。据说马拉松运动员的常用办法,就是根据沿途建筑物设立阶段性目标,里程碑式的推进,能够持续激励一个人去完成长远的目标。

  把汇报便签钉在你脑子里

  分解好任务后,第一步就是向负责人汇报。为什么要汇报?因为汇报的本质是信息传递,是负责人的决策基础,也是设计师执行任务的依据所在。不及时汇报的坏后果就是负责人丧失了决策主导权,上情无法下达。

  什么时候需要汇报呢?

  项目启动时,要跟项目负责人确认:“我需要做的事情有123。”对,就是这么简单,但是绝对重要,因为一旦确定了项目范围,就确定了边界,也避免了工作扯皮。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实现全局的把控和及时纠偏;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可以避免快完工时却发现方向不对,导致全部推倒重来。

  另一种常见场合,任务中途遇到问题,此时也要汇报。分享一个汇报小技巧:有的小伙伴只带着问题跟负责人汇报,而另一个小伙伴带着问题及2个解决方案向负责人汇报,你猜,负责人会更喜欢哪种工作汇报方式?(答案显而易见,如果我是负责人,我喜欢自带方案的,因为我懒得去想忙得没时间去思考)换位思考下,负责人的使命在于决策,他更愿意做选择题。

  举一个悲催的个人经历,几年前我在分析一个项目的楼板舒适度,舒适度总是不满足规范要求,于是我就把问题(没有解决方案)扔给了负责人,然后…我的年终绩效也没了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得想好两个解决方案再找负责人汇报。

  还有一种情况,碰到难以完工,这时不要硬扛,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汇报,而且要勇敢地提前汇报。因为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一定会有Plan B,而Plan B要实施需要足够的时间,还可能需要其他条件。如果我们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才生无可恋地去汇报,那无疑就丧失了实施PlanB的机会,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程。

  答应我,要及时汇报。

  好,我明天就去汇报。

  先完成,再完美

  曾经,我非常不喜欢的一个领导有句口头禅,叫“先出一版”。当时的我是非常反感这句话的,总感觉“先出一版”的后面还有“最终版”及“打死不改版”。现在想想,其实“先出一版”的理念类似于精益创业思维的核心概念MVP。不要迷失在庞杂的设计过程中,而是要从一开始就确立最小的基本设计模型,再逐步完善。这种实证方法可以指数级提高设计师的思维效率。

  80%完成

  20%完美

  譬如,地上部分的施工图,设计师通常都会先完成梁,板,竖向构件的配筋图,这三大件是一个项目的主框架,再逐渐填充楼梯、节点详图、各种说明;最后优化配筋,协调布局,补充标注都能使它更完美。

  从项目管理角度理解设计完美度,项目的最终完成取决于时间、成本、资源。当遇到“只有效果图一张,结构要打桩”的时候,能在规定时间内,让打桩队进场开工就是完美!

  设计完美度还可以从客户需求和体验角度来理解,因为客户是设计作品最直接的评价主体。通常工程师会关注设计的技术要点,而忘记穿着客户的靴子去看待设计。那么如何有效地找到客户的靴子呢?我们不妨从项目负责人处了解业主项目的背景情况、施工进展,也可以查看每次的会议记录了解业主代表的沟通、习惯等信息,这样确保围绕客户的关注点去推进自己的工作,那么客户满意度一定会有很大改善。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最多发表256个字符的评论,0/256
客服在线
客服在线帮您解答疑问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筑聊
小程序

使用小程序

公众号

使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