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资讯 > 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我?我该离职换工作吗?

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我?我该离职换工作吗?

    发布时间:2022-10-24   来源:筑招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2068  
标签: 离职

 

现在正逢疫情,相信大家不管是在对于「工作」还是「找工作」都处于比较保守的状态。但既然许多人趁着此时养精蓄锐,那也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现在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万一这份工作真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又该怎么衡量要不要离职找工作呢?这将是筑招网小编写这篇文章接下来的两大重点,直接看下去~

 

工作是想得到什么?为了什么?

在真正决定要跳槽或离职之前,可以先思考:工作是为了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有的人是为了钱、有人想要追求成就感或发挥空间,也有人最在乎个人生活跟工作的平衡,但无论如何,这个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还没有想法,可以试试把所有因素都写在一张纸上,然后随机抓出两个来比较,看哪个比较重要,再把比较重要的那个再跟第三个因素比较,以此类推,最后就可以选出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那一个。

 

要强调的是:上面这个步骤只是找出对自己而言「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但不代表你「只」能在乎这件事情,其他因素都不重要。

 

举个实例,像我最重视的是个人成长机会,但也要求公司得给出对应的薪水和发挥的空间。此外,较轻微的因素也包含工时长短、工作氛围还有公司的地点等,这些都是我在找工作时会综合考察的因素。

 

也可以试着思考「到底哪些事情对我来说最重要?」,这样等到手上有其他工作机会的时候,或者真的被老板、被客户、被同事气到很想要离职的时候,就把这一份表拿出来看一看,或许能做出比较理智的决定,并且确认下一份工作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接下来会把这些因素分成2大类,一类是来自已经拿到offer或想去的公司提供的「拉力」,也就是吸引人到这些公司的点;另一类是来自现在公司内部的「推力」,也就是让人想要离开公司的原因。

 

可能会有人问:这些因素不就是一体两面的吗?比如说薪水,如果薪水是推力,就代表薪水太低;如果是当拉力,就代表薪水很高,这样为什么需要分两大类写?

 

这是因为换工作时会参杂很多考察,有些是拉力、有些是推力,但如果只有推力,可能只会让人想离职,不一定想要马上找新工作;同样地,如果只有拉力,推力不足,也不一定会让人愿意跳槽,所以分成两类,是想要把这些拉力或推力写得更清楚,这样真的碰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才有个参考点和对应做法。

 

来自外界/未来公司的拉力

 

1.产业

看到某些产业很有前景,可能会想因此加入,跟着起飞~但很多产业只是昙花一现,如果对于这个产业没有长久观察和了解,建议可先找相关产业的前辈聊聊,或者多找一些数据。

 

比如前阵子很牛的新能源、电力,现在还活着的又还有几家呢?此外,有些产业正旺没错,但与自身兴趣是否相符呢?如果自己是一个很需要热情驱动的人,那更得好好评价了。

 

2.发挥空间

未来公司承诺会给出主管职,或者保证会很有发挥空间,这个时候要思考的点是:是哪一种发挥空间?

 

公司是百废待举等人去复兴吗?还是已经从零到一,需要人带领他们从一到一百?以前者而言,很需要组织管理的能力,但也得愿意get your hands dirty;以后者来说,需要的是商业头脑,能够看到未来的前景,这两者需要截然不同的能力,能够发挥的空间也是天差地远。

 

3.成长机会

很多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的面试官或老板很爱讲的是:「这边会给人很多成长的机会,你茁壮的速度会异于常人。」

 

但其实成长有分两种:一种是在受伤中成长,另一种是有人带着你成长。

 

以我待过的创业公司而言,说实在,多半都是前者……毕竟创业公司若还没有一定规模和资金,通常也找不太到比较资深的人,所以很多时候的确都有很大的成长机会,但同时也得花很多时间去摸索和碰撞。

 

更现实的是,所谓的「成长机会」,并不是「保证成长」,只是给了一个容错的空间,(基本上)不会因为犯错就惩罚甚至解雇员工,但员工也可能什么都没有学到,到最后只知道这些是错的,但不一定真的能够找到对的方法,所以,也不要单单被这个成长机会给蒙蔽了。

 

4.薪水

这应该是所有的拉力跟推力里面最好衡量、最能量化的项目吧!要特别留意的是,有些公司不一定是给予实质加薪,而是改以用股分、分红、业绩奖金、年终或更多特休作为诱因,也因此,可能反而本薪变低,但总年薪变高。

此外,还可以把通勤距离、工时、附近的消费水平、是否要租房或骑车的油钱等项目都算进去,这样才能够做出最准确的比较。

 

5.地点

地点有分成两种,第一种就先以国内为例,就先以工作人口数最多的的深圳来说吧,比如住在南油,工作地点在科技园,过几个站就到了,通勤时间短、费用也较低;但如果住在南油,却要通勤到龙岗,那时间和费用也会连带提高许多。

 

尤其如果是很讲求善用时间的人,想必这些通勤时间就是非常宝贵的,很多人都说在交通工具上可以看视频、听音乐、想事情,但也有人觉得很容易被打扰,无法好好善用,这就是个人习惯了。
 

另外一种就是出国工作,海外工作的相关数据很多,这边不赘述,大致上就是要考虑当地的税率、消费水平、租屋等,精算之后再跟现职工作的所在地点比较。

 

老话一句,还是得集结多个因素,综合考察后才知道下一份工作是不是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6.工作气氛与环境

工作环境小至硬件上的,比如办公的空间有没有隔板、每个人办公的空间多大、平常办公室里有没有嘻笑声或聊天的声音,大至整个公司的管理与培训风格、组织是否扁平、能不能开放员工发言、上层愿不愿意听进员工的声音等,都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但也是很难透过一两次面试就得知的事情。
 

如果真的想要了解,平常可以多追踪有兴趣的公司或其创办人的社群媒体,或者参与这个公司主办的讲座,当然最好的是可以透过朋友打听,得到的答案通常会比较真实。
 

有些人会说:「反正工作只是要赚钱,这个应该不重要。」但毕竟一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这个公司度过,所以自己对于这间公司的整体感觉、工作时的情绪和感受都是非常重要的,真的不要轻忽。

 

7.工作时间

以国内来说,传统的公司通常都是硬性规定上下班时间,比如早上九点要打卡,晚个五分钟就算是迟到,且一定要待满某个时间(比如九小时)才能打卡下班,不然会算是早退。

 

相对于此的制度就是「弹性上下班」,现在蛮多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会有这套玩法,但也有很多种实施方式:

(1)完全不管员工的上下班时间,事情做完就好

(2)不规定上下班时间,待在公司满固定时数即可,比如上班后须待满九小时才能下班

(3)规定上下班区间,比如早上09:00~09:30都可以上班打卡

 

「弹性上下班」的好处的确就是字面上说的,让工作保有弹性,比如今天傍晚临时有事,就可以早点上班、早点下班去处理;但坏处就是因为每个人的上下班时间不太一样,有时候要约会议或找人就不太容易,或者有可能下班后还被同事找上。

 

这个弹性反而造成许多人难以遵照表定的上下班时间,严重者甚至会影响个人生活,所以这一样要看个人的习惯,有人就是想要朝九晚六,时间到了就下班,不用管公司的事情;也有人喜欢这样的弹性制度,晚上在家继续工作、收个信、回个信息也无妨,这当然也是个人的取舍跟习惯。

 

来自现职公司的推力

上面分析了七种拉力,也点出一些在拉力之下,可能会有的盲区甚至是小陷井。接下来要换个方式介绍,也就是如果在现职公司对于某些项目感到不满意,可能有哪些机会能够改善,进而化解这些推力。

 

1.产业

若感受到这个产业和这家公司有些变化,好像没办法继续待下去,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想要「跳船」了!此刻应先思考:是这个产业没那么前景看好了吗?这是短期受挫,还是长期都不被看好呢?


比如最近的疫情重挫了房地产行业,但这就是短期性的低潮,并非代表房地产产业瞬间成为夕阳产业,而且长期来说,许多人还是很看好旅游产业。

又或者并不是产业本身不好,而是公司经营不理想,那换工作的方向应该不是换产业,而是换一个具有不同经营方式或商业模式的公司。

 

2.发挥空间

在这间公司的发挥绑手绑脚,给的意见也没有人听吗?如果是这样,可以先确认这是针对个人,还是公司管理风格本是如此。如果是针对个人,作为当事人,更应该确认是自己得罪同事或主管,还是自己提出的意见真的不是那么理想。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千里马,只是还没遇到伯乐,但最残酷的其实是:伯乐就在身边,只是看不上自己。


假使真的是公司管理风格改变、剥夺员工的发挥空间,仍可以跟主管沟通看看,确认自己还有多少发挥的机会,弄清楚后再下决定也不迟。

 

3.成长机会

想要持续成长有三种变因。你,或者你的现职公司具备这些条件吗?

(1)个人:员工本人有很多的想法,并且能够持续自我精进

(2)主管:有的主管很会领导下属、和下属讨论交流,带领下属进步

(3)公司:公司是否一直面对不同的变化以及挑战?如果有,员工才有机会跟着成长,若公司停滞,员工也很难追求个人成长的机会。

 

4.薪水

如果是典型的大公司,多半都有一套很明确的考核升迁和加薪规则,这个多半难以让员工破格加薪。但如果是中小型公司,通常在薪水调幅上会有比较大的空间。
 

如果认为自己的表现很好,却苦无加薪机会,一样可以勇敢地跟主管沟通,但建议可以换个方式委婉切入!比如在考核时先问问主管对于自己近期表现的看法,以及认为有哪些好的地方、可以再进步的地方。


当然,自己也得做好准备!当主管反问时,要能真的说出自己做的不错的点,如果能主动提出别的想法就更好了。跟主管聊过之后,也可以借此确认到底自己哪边做得不够好、是否达到加薪门坎,接着双方应该逐渐达成共识。


不过,公司不一定会愿意直接加薪,但可能可以给出更多的假期、更多的管理权限、在工作上有更大的自由等,这都是变相加薪。


另外一种更常见的情况,应该就是你已经提离职了,但公司用加薪来慰留。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离职考察不是薪水,那就勇敢地走吧!因为如果接受这份薪水,但其他原本不满意的地方都没有改变,那留在现职公司,反而是阻止自己迈向更好的机会;但如果原本考察就是薪水,而这个加薪幅度也是满意的,那就恭喜了!

 

5.地点

有人可能因为生活型态改变,或者公司搬家搬到太远的地方后,对于上班地点有些意见,有些公司可以接受在家工作,如果自己的职位和工作内容也适合远距,或许可以跟公司讨论看看。若否,那就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这间公司呈现出来的到底是推力是拉力吧!

 

6.工作气氛与环境

我个人觉得这点是最难改变的……因为「公司气氛=公司高层的管理文化+同事本身的个性」,这两点单靠一个人很难改变,所以关于这点也无法聊太多,只能说就是尽其所能,如果真的受不了,也只能换个环境了。

 

7.工作时间

这边就单纯讲「加班」这件事情,加班分两种,一种是自发性的,一种是被逼的。前者代表员工很尽责或是很奴,后者就比较可怕了,如果公司本身就有加班文化,老板下班很爱夺命连环call、主管半夜还在发信,那就真的没办法了。除非员工本人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坚持不加班,且公司也能够尊重这样的工作习惯,那就没有问题。


但最怕的就是,明明加班很操劳,但还是舍不得离开这份工作。这时候建议搭配上面其他项目综合评估,毕竟没有工作是100%完美的,如果其他自己更重视的项目都是满分,那在工作时间这块做出一些牺牲和妥协,或许还是有必要的。

 

结语

看完上面的推力与拉力,不知道你现在感受到的以下四种的哪一种呢?

(1)现职公司有推力+外界有拉力:该踏上求职路了

(2)现职公司有推力+外界没有拉力:先试图化解这些推力吧,如果无法,那也可以考虑跳槽了!

(3)现职公司没有推力+外界有拉力:或许可以面试看看,多了解最新的招募动态与产业现况也无妨

(4)现职公司没有推力+外界也没有拉力:恭喜!看来目前处于很好的平衡

最后强调一下:我还是认为没有100%完美的公司,只有相对适合自己的公司。

我任职的第一间建筑设计院,那段时间真的学到很多提案与项目管理的技巧,也培养进对应退的态度,但想起那些惊人的加班时数和被牺牲掉的周末,真的是不想再回去经历一次了……

所以之后找工作,就誓言不要再找要加班的工作了,最后跑去创业在线学习平台,那是我第一次尝试互联网销售的工作,进去时没有主管或同事带,所以花了比其他人还要多的时间摸索学习,从零到一累积专业知识,也建立一套工作流程,很有成就感、也不太需要加班了,但一样学到很多!可惜后期因为内部组织因素,感受不到成就感,跟主管沟通后也无法改变现况,所以就离职了。


接着又踏上求职路,当时目标就是希望维持第二间在初期具备的优点:不加班、有成就感,最后找到现在这间公司,不只不太加班、有成就感,我也在这里建立了团队、争取到更大的发挥空间。当然还是有很多美中不足的事情,但每间公司都有自己的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离职与否,纯粹就是看自己要的是什么。


所以,如果很确定现在这间公司不适合自己,那就赶快想办法解决吧!也希望这篇文章对需要的人有些帮助。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最多发表256个字符的评论,0/256
客服在线
客服在线帮您解答疑问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筑聊
小程序

使用小程序

公众号

使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