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降薪裁员频频发生,留下的员工却遭遇更大困境,令人心寒不已。很多建筑公司借“市场不景气”为由,采取各种降薪、裁员的手段,逼迫员工自己离职,不发工资、不断压缩待遇,留下的人则被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与煎熬。
过去建筑公司一个岗位如果有人离职,通常会补招新人,保持团队稳定。但现在,裁员之后不再补充人员,剩下的人只能承担更多工作量。一个岗位的工作分摊给几个甚至十几个人,成了“锻炼抗压能力”的幌子。员工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却不能抱怨。领导们反复强调:“能留下来就不错了,别忘了现在的环境有多艰难。”言下之意,你该感恩公司没有辞退你。
于是形成一种怪异现象:员工其实不想继续背负过重的工作,只是害怕被裁、害怕离开一无所有,选择了忍耐。但忍耐带来的不是改善,而是持续的恶化,工作量不断加重,压力与日俱增。
即使留下来,工资能否按时发放也成了难题。很多公司拖欠工资,甚至干脆不发绩效奖金,福利待遇一降再降,员工手里的收入缩水严重。很多时候,公司不给出明确的发薪时间,让人焦虑不安。
更让人无奈的是,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工作强度,建筑行业的“吸引力”都大打折扣。大家本来图的是收入和相对稳定的工作,但如今工资低,活儿多,福利没影,甚至连正常休息的时间都被挤压,员工真的是苦不堪言。
工作时间本已被压缩到极限,下班时间却还被迫参加各种会议。公司标榜“为了不占用上班时间”,结果会议一开就是一两个小时,且大多内容空洞无物,根本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这样的会议频繁进行,不断占用员工宝贵的休息时间。
同时,公司领导更关注监控员工动态,只要员工稍微离开岗位,立刻有电话或消息询问“去哪了”。甚至同事间调侃,连“去厕所都不安心”。这种过度管控,给员工心理带来极大压力,导致工作效率反而下降。
员工不仅身体被掏空,更加心力交瘁。工作时努力完成任务,期待下班放松,第二天能以更好的状态工作,理应是合理的循环。可现实却是,员工一旦表现得轻松些,领导反而“忙”了;员工忙碌起来,领导就轻松了。结果是最基层员工承担了所有负担,升职加薪反而遥遥无期。
那些不懂“拍马屁”、不愿逢迎领导的人,往往成了裁员的首选。职场潜规则让人无奈,干得好不如会说,能说不如会演,员工不得不戴上“面具”,深陷职场“戏码”,否则就被淘汰。
建筑行业受市场环境影响大,周期性波动明显,大家都知道竞争激烈。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不少公司内部政策不合理,制度执行粗暴,不尊重员工的合理诉求。很多人本想脚踏实地、认真干活,结果越干越没激情,甚至被磨得心灰意冷。
现实告诉我们,“老实人”在建筑工地上往往吃亏,行业里那些会“变通”、懂得适应职场规则的人才能存活下来。这种现象让许多有能力的员工选择离开,建筑行业的人才流失严重。
建筑行业的降薪裁员风波持续,企业为了应对市场压力频频收缩成本,却忽视了员工的基本权益和心理健康。留下的员工被迫承担超量工作,工资福利缩水,精神高度紧绷,职场环境充满形式主义和潜规则。长此以往,员工的心声凉意会转变成大规模的离职潮,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真正健康的企业文化和合理的管理制度,才是稳定团队、提升效率的关键。希望未来的建筑行业能够正视员工的诉求,创造更加人性化、公平透明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位建筑人都能安心工作,重拾对行业的热爱和信心。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