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职场资讯 > 建筑行业 > 园林行业陷入寒冬,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园林行业陷入寒冬,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7-09   来源:筑招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7111  

园林行业现状

 

园林专业曾经是许多人心目中极具魅力和前景的行业。无论是城市的绿化建设,还是乡村的生态修复,园林设计师都承担着塑造环境美学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使命。回顾过去,园林行业风光无限,众多设计院声名显赫,行业人才备受尊重和追捧。然而,时代变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曾经的辉煌渐行渐远,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寒冬。

 

行业现状和困境

据统计,目前全国园林相关专业的高校在校生人数大约在18到20万之间,每年约有4-5万名毕业生进入社会。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毕业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困境。整个园林行业从业人数约为500万,而在如此庞大的队伍中,行业的低迷与萎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多年,2024年年中开始,明显感受到行业的寒意。业务量骤降,资金回收困难,企业营收相比去年几乎减少了一半。虽然当时仍然抱有乐观期待,鼓励团队坚持下去,但进入2025年后,情况更加严峻。春节过后,很多园林公司办公室异常安静,客户不再积极响应,项目几乎停滞。和以往电话连绵不断的繁忙景象相比,这份静默令人感到压抑和恐慌。

主动联系客户,得到的回答几乎一致。财政资金紧张,项目暂停,甚至取消。周围设计院纷纷陷入同样的困境,业务萎缩、项目流失,降薪、待岗、裁员成为普遍现象。就像去年建筑设计院遭遇的命运一样,园林设计行业的困境正逐步加深。

 

行业困境的根源分析

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行业红利和时代红利的消失。过去的园林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懂绘图、会电脑就能开展设计工作。但现今市场需求变化快,竞争激烈,客户对设计品质和专业深度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挑战,单纯依靠技能操作的时代已经结束。

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财政投入的缩减也是导致项目减少的关键因素。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等政策推动项目虽然存在,但远不能填补整体市场的空缺。

 

不同类型设计院的生存现状

在目前的环境下,园林设计院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央国企和高校附属设计院,这些单位资源丰富,承担大型重点项目,团队成员素质高,业务集中,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发展;

二是地方省市级的头部设计院,这些设计院以施工图设计为主,常与第一类设计院合作,业务虽然有所缩水,但仍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

三是小型工作室和个人设计师,他们承接零散施工主导项目,市场份额有限,费用被压缩,缺乏话语权,常常被动接受施工单位的安排,生存状况极为艰难。

 

应对寒冬的思考与路径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转型和创新成为设计院和设计师们不得不考虑的选择。具体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向生态修复和林业规划等技术流方向延伸。这些领域侧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植物科学,能够结合园林专业知识,服务于环境治理和自然恢复,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政策支持。

第二,花园生活设计成为新的增长点。设计范围从大型公共空间拓展至私家庭院、阳台等小型生活空间。利用花卉和植物语言营造室内外环境氛围,通过园林元素提升居家生活的品质和艺术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三,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AI技术可以极大提高设计效率,实现设计效果图的快速重绘和多样化尝试。虽然采用新技术会带来行业传统模式的冲击和挑战,但这也是行业升级和转型的契机。借助技术革新,设计院可以重塑竞争优势,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园林行业的寒冬无疑是残酷的,但也是自我反思和转型升级的契机。每一位园林人都面临着是否坚持传统道路,还是开辟新赛道的选择。唯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拥抱技术变革,积极探索生态环保与生活美学的结合,才能在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虽充满不确定,但也孕育着希望。我们期待园林行业能涅槃重生,再度焕发勃勃生机。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最多发表256个字符的评论,0/256
客服在线
客服在线帮您解答疑问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筑聊
小程序

使用小程序

公众号

使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