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不少同行聊天时,都听到类似的抱怨:“简历投了几十份,有的根本没人看,有的看了也不回。”这种感受,在过去也许偶尔出现,但如今似乎成了常态。尤其是建筑行业的人,对这种现象已经不再惊讶,甚至心里已经默认——竞争激烈、机会稀缺,是这个时代的“新常态”。
曾几何时,建筑行业可谓风光无限。大型综合体、写字楼、住宅小区、市政道路、高速铁路……各种项目一个接一个地上马,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那时候,几乎只要有一定经验,找到工作并不难。
然而,自2021年开始,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开工项目骤减,审批收紧,资金链趋紧,原本延续了多年的行业热潮开始降温。那些没做完的收尾工程,也陆续结算、交付,市场上“活儿”越来越少。
一旦项目减少,最直接的连锁反应就是——岗位减少,而求职者数量不减反增。公司订单少了,自然要收缩队伍、降低成本,裁员成了许多企业的无奈选择。对于那些被迫离职的建筑人来说,这意味着一夜之间失去了收入来源,还要面对投简历却迟迟没有回音的困境。
即便幸运地拿到了面试机会,结果也未必理想。如今的建筑企业,在招聘时的要求普遍提高。比如施工员、技术员、项目助理等岗位,以前只要经验足、证书全就能拿到不错的薪水;现在不仅要求持有一级建造师证书,有的还要求会预算、懂BIM、熟悉招投标流程,几乎是“一个人当三个人用”。
更让人心酸的是,工作量在增加,薪水却在缩水。有些企业在岗位描述里明着写“一人多岗”,这在过去几乎不可想象。行业供需关系的逆转,让企业有了更多的挑选权,哪怕开出相对低的薪水,也有人愿意接受——毕竟,“有工作”已经是一种幸运。
在行业繁荣时期,持证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拿到一级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证书的人,不愁找工作,还能享受高薪和更多选择。但现在,证书依旧重要,却不再是“高薪通行证”。
原因很简单——行业整体缺乏项目支撑,证书持有者太多,市场“饱和”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持证上岗,也未必能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酬,职业发展的空间被明显压缩。
面对这样的环境,不少建筑人开始认真考虑转行。有人去了装修和家装行业,有人转到工程管理咨询,有人干脆去做销售、运营、培训等和建筑完全无关的领域。
虽然跨行业转型意味着重新开始,但也可能带来新的机遇。如果在建筑行业里,收入持续走低、工作压力长期高企,甚至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那么换个赛道未尝不可。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过得更好。
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留在行业内等待复苏。建筑行业虽然目前处于低谷,但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会彻底消失。未来,在基建补短板、城市更新、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仍会有新的机会出现。
因此,如果暂时不想离开,可以趁着空档期提升自己,比如:
学习BIM、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提高技术附加值;
补齐管理、预算、招投标等综合能力,增加岗位适配性;
拓展人脉,关注行业动态,抓住一旦出现的机会。
等待机遇的同时,也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避免在行业寒冬中被彻底困住。
建筑行业的低迷,短期内很难完全扭转。项目减少、岗位减少、薪资下降,是眼下的现实。但危机并非毫无转机,关键看我们如何应对。是选择原地等待,还是主动转向,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资源和生活目标。
无论你是继续坚守,还是尝试转行,请记住——职业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保持乐观、不断学习、敢于调整,才是走出困境的真正底牌。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