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今年入职的“变动系青年”正站在职场风口浪尖,面对快速演变的产业格局、技术变革和人才需求重构。根据筑招网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5月,筑招网共有超过52万个岗位向应届毕业生开放,不仅岗位数量创新高,新人薪资中位数达到7,200元,也创下历史新纪录。
筑招网职场研究专家王荣春指出,与四年前相比,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格局发生了五大明显变化:专业限制趋松、细分行业重组、AI岗位放宽门槛、基层岗位需求暴涨、以及建筑施工类岗位薪资爆发。以下是工程类新人求职趋势的全面剖析。
在今年52万个向应届生开放的岗位中,有9.2万个明确限定专业背景,占比17.7%,相比2021年的20%略有下降。这说明企业在招聘上逐渐从“专业对口”转向“能力导向”。
专业限制最多的五类岗位是:
对比四年前,水利、电力、环保类岗位上升明显,而计算机类岗位由于供给增长、工具门槛降低,其相对热度有所下滑。
王荣春指出,“双碳”目标、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推进,拉动了对建筑、水利、能源等专业的刚性需求。同时,企业对ESG、数字化、人力资源等“软技能”能力也更加重视,带动心理学、数据管理等交叉学科的需求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工程类岗位中,82.3%的招聘岗位不再限制专业,比四年前提升了2.1个百分点。尤其是AI相关岗位(如智能建模、电气自动化、建筑BIM智能化等),53%明确标注“不限专业”,相比2021年的44%提升了整整9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企业在AI人才招募上更加务实,真正关注的是实际能力、项目经验和跨界背景。不再只偏好计算机、电子背景的毕业生,而欢迎更多来自传统工程专业但拥有AI项目实操经验的人才。
筑招网建议:“变动系青年”应积极补充AI能力,如智能工程、数据建模、自动控制系统等新技能,与主修专业结合,打通传统工程与智能科技之间的壁垒。
建筑施工类岗位:9.7万个,四年增长99%,跃居首位
水利与环保工程:8万个,增长49%
电力及轨道交通工程:6.9万个,反而下降16%
通用制造业:6.2万个,减少10%
这反映出工程行业的需求正在向基础建设与民生类工程倾斜。随着政策加码城建更新、乡村振兴、水资源治理、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相关行业岗位呈现爆发式增长。
相较之下,传统制造、机械加工、芯片封装等岗位受到技术替代、国际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岗位总量有所下降,整体热度走弱。
这类岗位的薪资近四年增长18%,涨幅在工程行业中居首。其背后原因包括:
特别是拥有施工项目管理、BIM软件技能、绿色建筑认证的应届生,已成为头部工程公司重点争抢对象。
AI与半导体工程:8,600元
建筑施工行业:8,400元
水利与城市基础设施行业:8,2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施工行业首次超越金融服务、制造、运输等传统高薪行业,得益于房地产回暖、基建发力、民生工程爆发带来的利润空间与岗位增幅。
用人单位纷纷加码激励措施,通过高底薪、项目奖金、快速晋升路径吸引毕业生加入一线岗位,从施工员、资料员一路晋升项目负责人成为现实路径。
多元业务线:如建筑公司有市政、房建、绿色能源等板块
人才培养机制:如提供项目轮岗、内部培训、晋升规划
财务稳健:如持续盈利、抗周期能力强
以工程细分岗位为例:
建筑施工:掌握项目管理、BIM建模、ESG可持续设计
水利工程:拓展水环境监测、大数据水情预测能力
电力行业:增加智能调度、电力系统仿真建模能力
可使用MOVE原则写简历:
Manage:时间管理、抗压能力
Observe:行业趋势敏感度、技术跟进能力
Value:挖掘并表达个人优势与专业结合点
Explore:展现探索未知领域、跨界合作的经验或潜力
如今的工程行业正在经历从传统向智能、从粗放向高精的跃迁。新一代“变动系青年”若能跟上趋势,保持学习与适应能力,依然有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
工程类岗位的转型,不是危机,而是机会。选择对的平台、补足关键能力,今天的新人,就是明天的项目核心。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