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份工程项目为什么离开了?”
施工现场的安全帽才摘下没多久,工程人老李顿了一下,说:“呃……就是个人原因,家里有点事。”
面试官点头、翻页、继续问下一个问题,但同时,在他手中的笔记本上,默默写下一行字:“离职理由模糊,需追问。”
在建筑行业,特别是建造师、项目经理、施工员等技术岗位的招聘中,HR对“离职理由”的判断标准,比你想象的严格得多。你说得模糊,他们就觉得你可能是临场发挥、甚至刻意规避问题。你说得太负面,又会被判定情绪不稳、不适合扛责任。
说白了,离职不是问题,不会说才是问题。
HR在意的从来不是“你为什么走”,而是:
你怎么走?是被迫走的?还是自己看清局势、果断转身?
**你怎么看前东家?**是动不动甩锅?还是能中立评价?
**你对过去负责吗?**有没有交接、有没有烂尾项目?
**你适合我们现在的岗位吗?**来公司后会不会三个月又走?
在建筑行业,不少工程人换工作是项目结束、外派不符预期、管理团队磨合不良……这些都没错,但怎么说出来,才是关键。
“想换个环境”
→ 听起来像“干腻了”,没有目标感。
“公司太乱”
→ 听你前公司有问题,HR会想:你是不是问题员工?
“项目总工对我有意见”
→ 项目组人际问题很常见,但直接甩锅主管,会让HR觉得你应对冲突能力不强。
“没什么特别原因啦”
→ 听起来像“临时起意”,职业规划不清晰。
“原公司临时解散/评审不过”但简历没写清楚
→ 简历与回答不一致,HR警铃大作。
别急着说“我不想干了”,而是说明**“我想尝试不同的项目/职能/方向”**。
比如:
“上一家公司主要负责土建收尾类项目,我已经熟悉流程,希望能接触更大型的总包项目,挑战更多协调与统筹工作。”
“之前负责的项目周期较短,转场频繁,我想参与一个能稳定沉淀经验的长期项目。”
结尾要拉回来,聚焦你为啥选这家公司,而不是“光说你为啥走”。
“我希望在接下来的职业路径里,能接触BIM+现场结合的管理方式,而贵公司正是行业内较早推行的企业之一。”
“希望在稳定的施工体系中,持续锻炼组织与调度能力,贵公司近几年的项目规模与规范度很吸引我。”
推荐结构:
【发生什么】+【学到什么】+【离开的原因】+【为什么投你们】
比如:
“我在上一家施工单位待了4年,参与了3个住宅项目,主要负责现场进度协调和材料采购,积累了施工一线的实战经验。但随着业务推进,我发现自己更想往技术管理方向发展,而原单位晋升机会较少。贵公司对建造师管理体系有明确晋升制度,我很希望能进入这样的团队。”
听起来是不是更稳?
工程人最常见的离职场景:怎么说更合适?
✔ 项目结束
不要只说“完工就走”,而是补一句“希望接触不同项目类型/扩大视野/学习进阶能力”。
✔ 派遣地点不合适
说“地点调动频繁不适应”会显得被动。可以换说法:
“我希望能有更聚焦的项目管理周期,能长时间沉淀在同一项目团队。”
✔ 团队氛围不佳
别抱怨人事关系,讲“更想参与高效组织/制度清晰的管理流程”更体面。
对企业来说,培养一个新员工的时间成本远高于你能想象。一旦录取你、投入你进项目、分配团队资源,结果你干两个月就走人,项目、工期、成本全乱了。
所以,HR其实最关心的是:“这个人值得投入吗?他值不值得我赌一把?”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