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有不少干了多年施工的工程人,随着年纪渐长、职业方向思考逐渐清晰,会考虑从施工单位转型为监理岗位。最近就有一位朋友留言咨询,表示自己去年考下了注册监理工程师证书,但一直犹豫不决,担心没有监理经验、不好找工作。其实这是很多施工人面临的共性问题——有证了,但转型之路怎么走?该怎么准备面试?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又如何?
作为一个从施工单位成功转型做监理的人,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施工出身,转监理有很强的天然优势,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对“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视的市场环境中。
很多刚入行的监理或只从设计院出来的技术人员,面对施工现场可能只会对着图纸点头,而无法判断现场做法的风险。但你不一样,有过现场实战经验,知道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哪些节点不能忽视。这种认知,会让你在监理岗位上“少走弯路”,甚至迅速成为骨干力量。
如果你是初次应聘监理职位,面试时最关键的是“讲清楚你的施工经验如何为监理服务”,让招聘方意识到:虽然你没做过监理,但你有现场核心能力,这正是他们最需要的。
比如你可以讲:
• 如何识别图纸与现场不符的问题;
• 曾经如何发现混凝土标号错误,避免了质量事故;
• 遇到异形结构模板施工时,是如何优化模板支撑方案的;
• 面对新工艺脚手架,你能判断连墙件设置是否合理;
• 如何协助项目平衡开挖,避免支护结构变形等。
这些事例既说明你技术扎实,也体现出你有监理的“眼力”和“判断力”。而且你做过现场协调,能从工人、班组、分包、甲方多个角度看问题,这种“全局观”是做监理特别宝贵的能力。
有些人误以为监理就是“写写资料、走走形式”,技术不重要。其实这是个误区。越是高标准项目、甲方要求严的工程,对监理的技术能力要求就越高。
真正称职的监理,能看得懂施工组织设计,更能看出其中潜在风险点。比如梁板混凝土一次浇筑中,如果标号差异太大,结构安全就有隐患;如果支护结构一侧土方先开挖、另一侧未动,就会破坏应力平衡,引发结构变形。这些都需要监理在图纸之外“看得见风险、说得出问题、提得了对策”。
你要意识到,刚转型监理,不可能一上来就是总监,哪怕你之前是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工程部长,也要接受从专业监理工程师干起。这是转换跑道的必要过程,不要急于求成。
建议:
• 在简历中重点突出技术经历与问题解决能力;
• 准备面试案例,围绕你能为甲方把控哪些风险、发现哪些施工问题来展开;
• 学习监理规范与流程,但不要急着成为“监理文员”;
• 进入项目后,多主动协助总监理工程师,有能力很快就能被提拔。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