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建筑行业面临人力紧缺与项目高压的背景下,找到合适的人才已成为各大施工单位、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共同挑战。优秀的工程人才不仅能提升团队执行效率,更能直接推动项目进度与公司效益。然而,人才招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如何在短时间内精准招到对口人才,完善用工管理流程,是每位HR必须深入思考和规划的问题。
筑招网小编将聚焦建筑行业当前的招聘管理现状,剖析招聘中常见的四大难题,并提出系统化的应对建议,帮助企业突破人才瓶颈,构建高效的招聘管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一批60后、70后工程技术骨干逐渐退休,加之90后、00后对传统建筑行业吸引力下降,建筑行业面临严重的人才断层问题。年轻人更倾向于轻松、体面的白领岗位,而施工一线、现场管理等岗位因条件艰苦、周期长、地域流动大,被大量求职者“避而远之”。
尤其在高峰施工期,大量工程项目集中开工,招工难、用工贵的现象更加凸显。企业往往需要临时从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派遣平台补充人员,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稳定性差,进一步加大了管理难度。
建筑行业近年来的招聘平台不断增多,除了传统的校园招聘、线下人才市场,线上渠道如筑招网、中国建筑人才招聘网、建筑设计招聘网、建工英才网、BOSS直聘、猎聘等也成为常用的招人渠道。
虽然渠道更多了,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信息分散,岗位发布重复,简历获取混乱。许多HR在不同平台上发布岗位后,因缺乏统一管理系统,导致错过简历、延迟回复、人才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简历被“打回”或遗漏,影响了招人效率与企业形象。
后疫情时代,远程办公的模式逐渐普及,促使很多求职者重新思考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相比高强度、加班频繁、地点漂泊的建筑类岗位,越来越多年轻人更希望选择有弹性、通勤便利、压力较小的工作。
即便是建筑设计、工程造价、预算等相对办公化的岗位,很多求职者也开始询问是否能远程办公、是否可以双休、是否有灵活上下班制度。这些新兴诉求让传统建筑企业的人才招聘思维亟需更新,若仍以“待遇高、项目多”来吸引人才,已很难奏效。
随着BIM技术、智能建造、绿色施工等新概念不断进入建筑主流,企业对具备数智化能力的工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但现实是,大量施工人员和工程师尚未系统接触过新技术,导致相关岗位出现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部分传统技术岗位(如预算、施工员)虽然仍是项目主力,却因工作内容重复、晋升空间有限,成为职场“高流失区”。在“抢才大战”中,企业不但要拼招聘速度,还要拼品牌、拼平台、拼员工发展通道。
要想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胜出,建筑企业的人资部门需从“人找人”转向“系统找人”,通过管理优化与工具辅助,提升整体招聘效能。以下是4个关键应对策略:
1. 建立一体化人才库,实现人才资源沉淀
建议企业通过人才管理系统,将不同平台上投递的简历统一归集,形成内部人才数据库。无论是设计师、施工员、资料员还是项目经理,只要简历进入系统,即可进行标签分类与人才储备管理,方便后续项目调配和复用。
建筑岗位描述普遍存在“内容雷同”“描述空泛”问题,HR应深入与用人部门沟通,结合岗位特点、项目地点、团队情况写出有吸引力的JD,并清晰标注工作地点、工作制、薪资范围、发展路径等信息,提升岗位点击与投递率。
通过公众号、官网、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企业文化、项目成果、员工故事等内容,逐步树立正面口碑。尤其对青年技术人才来说,一个有文化、有温度、有成长空间的公司,更能打动他们投简历。
推荐使用像“筑招网企业版”这类专注建筑行业的招聘管理系统,不仅支持职位多平台同步发布,还能自动筛选简历、设置面试提醒、候选人进度跟踪、数据分析报表等,极大减轻HR的事务性负担,让你专注于选对人、用好人。
在建筑行业日益复杂的人才需求下,HR不应只是“等人投简历”,而要主动布局“招、育、用、留”四个维度的完整策略。未来的用人竞争,不再是谁发得快,而是谁更懂人、更懂平台、更懂流程。唯有借助系统与管理的力量,才能在建筑行业的人才战场中占得先机。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