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中,测量工作始终是基础中的基础,一旦出错,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为了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行业内陆续出台了如“测量双检制”“测量交底制”“成果审核制”“总工负责制”等管理制度,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测量错误。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测量事故依旧频发:有人看错图纸,有人坐标套错,也有人没有复核错误图纸,最终造成返工甚至工程事故。
这种情况下,经验主义远远不够,制度规范与日常执行缺一不可。尤其对于初入行的测量新人,更要警醒,不能抱有“差不多”“估一下”的侥幸心理。为了规范测量管理、预防事故,我们根据一线实践总结出“测量工作十严禁”,每一条都是多年教训的提炼,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第一,严禁使用超出检定周期或维修后未重新检定的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一旦精度失效,整套数据都会出现偏差,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第二,严禁使用未经复核的设计测量资料。即使资料来自设计院或上级单位,也不能直接使用,必须逐项审核、查清逻辑,确保无误才可应用。
第三,严禁使用未经复核的施工控制点。控制点就如建筑定位的基准点,使用未经复核的控制点,相当于在错误的基础上盖房,结果可想而知。
第四,严禁使用未经复核或误差超限的测量成果。很多测量错误就是出在没有认真审核数据上,把错误成果当成正确依据,结果直接带来施工偏位。
第五,严禁伪造测量成果。这是职业底线问题,数据造假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还可能引发法律责任,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触碰的红线。
第六,现场放样成果未经测量人员交底,严禁施工。测量交底可以明确定位方式、偏差范围和关键数据,避免误操作,是现场管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七,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未经测量复核严禁施工。比如主轴线放样、结构定位等重要环节,必须复测确认无误,才能放行施工。
第八,严禁项目部私自处理测量事故。一旦发生偏差,不能私下修补或瞒报,必须按规定程序上报处理,查明原因,彻底整改。
第九,严禁项目部私自委外分包施工测量。分包单位缺乏专业能力或资质不足时,极易造成测量精度下降,增加质量安全隐患。
第十,严禁项目部对测量人员私自转岗。测量工作专业性强,不是简单换人就能无缝接轨的,随意调岗会导致技能与职责脱节,引发混乱。
这些禁令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建立在无数项目经验与事故教训之上的“作战守则”。尤其是在强调效率与进度的当下,保持测量工作的严谨和规范更显重要。每一位测量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都应将这“十严禁”牢记于心,融入日常操作流程。
工程无小事,测量是开端。只有严守规程、落到实处,才能筑牢项目质量的“第一道防线”,真正做到让数据说话、让质量放心。希望这“测量工作十严禁”能成为行业的共识与标准,为整个施工领域带来更高的专业水准与安全保障。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