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正成为年轻人追梦的新赛道。90后女生郭晓萱(化名),原本是职高机械绘图专业毕业生,退伍后做过制图员,却在朋友鼓励下勇敢跨出舒适圈,转职成为光伏工程师。在毫无经验、学历不占优的情况下,她用了半年时间完成“零基础”到“月薪破万”的跃迁,在男性占主导的行业中打出一片天。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江苏南通。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下,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大量岗位需求涌现,让郭晓萱这样普通出身的年轻人找到了逆袭的机会。
郭晓萱毕业于技工院校,主修机械制图。毕业后曾参军三年,退役时面临就业选择,听亲戚说“光伏行业现在前景不错,不看学历,有技术就能上岗”,她便找了一家太阳能工程公司,从一名制图员做起。工作中她逐渐接触到光伏设计、支架结构、配电系统等基础知识,萌生了转行一线工程师的想法。
可她很清楚:图纸会画,不等于能上工地施工,转行谈何容易?在一次工地验收中,她亲眼看着技术员如何接线、安装电表,她告诉自己:“我也要做到。”
为了真正进入技术岗位,郭晓萱报读了当地人社部门组织的“新能源技能提升班”,课程包含太阳能系统原理、现场布线实操、电气施工安全等内容。她回忆:“起初连配线图都看不懂,很多术语完全陌生。”但在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下,靠着白天上课、晚上自学,她逐步把“不会”变成“能上手”。
两个月培训期满后,她一口气考下了《光伏系统安装工中级证书》《低压电工证》《建筑电气安装工初级证》等三项证书。随后,通过培训机构推荐,顺利进入一家新能源施工公司担任技术员。
短短半年内,她不仅掌握了太阳能电站板块安装、电缆布设、配电柜接线等核心技术,还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提升为班组副组长,目前月薪已突破人民币1万元。
光伏施工的工作环境并不轻松。烈日当头、风雨无阻,有时候还需要爬上五六米高的支架进行作业。但郭晓萱并不畏惧。“男生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只要愿意下苦功,就一定能学会。”
刚开始上工地时,她也遭遇过质疑——有人觉得女孩子吃不了这个苦,也担心她无法胜任体力活。但她一次次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仅熟练掌握工具使用,还能独立完成设备安装、线路检测等任务。慢慢地,她赢得了师傅和同事的认可。
“太阳能板一块块锁好,看着整个系统被点亮,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她说。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建设。《“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带动相关岗位数百万个。
江苏、山东、浙江、河北等光伏重点省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剧增,尤其是项目施工、系统调试、设备维护等一线岗位,起薪在5K-7K不等,有一定经验后月薪轻松破万,技术骨干甚至能达到2-3万元。
南通人社局就业科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技能培训进入新能源行业的人数逐年递增,企业开出的岗位薪资普遍高于传统制造业,吸引了不少转岗、转业群体。”
回首转职之路,郭晓萱感触很深。她说:“我没有大学学历,也不是电气出身,但只要肯学、不怕累,就能一步步走出来。很多人是被‘我不行’限制了,而不是‘真的不行’。”
她也鼓励还在迷茫期的年轻人:“与其在低薪岗位耗着,不如抓住新能源行业红利,去学一门技术,给自己一次重启的机会。”
未来,她希望能继续考取高级工证书,挑战项目主管岗位,参与更大型的电站项目建设,为中国绿色能源转型出一份力。
郭晓萱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当下千万普通青年中努力翻身的缩影。在一个看重实操、技能优先的行业里,学历不再是唯一通行证,性别也不再是限制因素。只要有目标、有执行力,哪怕是从零起步,也能在新时代的“绿电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一道光。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