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项目多、节奏快、责任重,很多主管早已习惯用“压”来带人。尤其是在经历过工地一线、爬过图纸、熬过夜战项目之后,许多建筑人从一线工人成长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程主管。他们走过最苦的路,难免会对年轻员工有一种要求:“我当年都熬过来了,你也别叫苦,应该感恩。”
但在现代建筑企业中,这种“感恩文化”如果过度使用,往往会演变成隐性的控制,甚至让职场关系变得紧张而失衡。
Wendy是一家大型建筑设计院的新人工程师,负责参与市政项目的前期设计。她的直属领导Leo,是设计总工,有着20年的项目经验,在业内有不错的口碑。Leo经常说:“我以前带过的徒弟,现在都混得不错,都感激我教得狠。”
Leo确实很照顾Wendy,给她安排了展示汇报的机会,还带她进重大会议。但每当Wendy表达出压力,或者在方案设计上提出不同意见时,Leo就会说:“我都这样罩你了,你怎么还有情绪?现在的年轻人一点都不懂感恩。”
在这种氛围下,Wendy逐渐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不敢表达真实感受,生怕被贴上“不懂事”的标签。在工地或会议上,即使感到不舒服,她也只会强颜欢笑。
在建筑行业,“感恩”常被理解为对上级无条件的顺从:你能进项目组,是我提拔的;你能签上项目奖金,是我争取的;你能拿到一建注册补贴,是我帮你申报的。
问题是,这种“善意”,一旦不容质疑,就变成了情绪绑架。上级的付出不容讨论,部属的压力不能说出口,否则就是“不识好歹”。
然而现实是——善意和伤害可以共存。
主管的确帮你争取了项目奖金,但也可能在众人面前否定你;他可能真心希望你成长,但他的方法却让你感到羞辱;他想让你扛更多责任,却从不问你是否扛得住。
当“你应该感恩”成为一种情感交换条件时,下属就无法坦率表达真实情绪,只能把委屈压在心底,这样的关系终将崩塌。
1. 学会承接情绪,而不是急着辩解
年轻员工说“我最近有点压力”,别急着回一句“我当年比你还苦”。这不是比惨,是在传达感受。你可以先说:“我听见你说你最近有压力,能说说具体是怎么感受到的吗?”
建筑行业强调执行力没错,但情绪上的承接,更能建立真正的信任。
主管提供帮助,本质是“支持”,不是“施舍”。
你可以这样表达:“我安排你做这个项目,是因为我觉得你有能力。但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也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看怎么更合适。”这样,年轻人会感受到尊重,而不是被情绪绑架。
如果你发现自己常常有这样的想法:“我带你这么久,你居然还敢有意见”,那说明你把关系建立在“控制”上。
不妨试试这句话:“我也还在学习怎么当一个更让人舒服的主管,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聊。”这不等于示弱,而是展现一种安全感与胸怀。
建筑项目压力大,沟通效率要求高,但并不意味着不容许下属有负面情绪。
你可以思考:自己有没有曾经在不经意间,把“你应该感恩”当成回避问题的借口?有没有因为对方提出意见,就觉得“不识抬举”?
成熟的领导,会允许下属说“不舒服”,这是团队关系中的润滑剂,不是障碍。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感恩,但在建筑行业这种高强度环境下,很少有人教我们:你可以一边感激机会,一边说出自己的难受。
你可以说:“我很感谢您给我做这个项目的机会,也想和您聊聊我现在的压力。”你也可以说:“我愿意加班完成图纸,但我希望我们能协调一下频率。”
这些并不是“忘恩负义”,而是一种更成熟的连接方式。
在建筑行业,真正让团队运转下去的,不是权威的压制,而是互相尊重、彼此承接、共同成长。你可以感谢上级的提拔,也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安;你可以努力完成任务,也可以说“我需要支持”。
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职场环境,一个真正成熟的建筑企业该有的管理文化。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扫一扫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