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职场资讯 > 建企/猎头招聘 > 面试被问「工作空窗期」怎么解释?简历如何呈现?猎头给你的应对建议

面试被问「工作空窗期」怎么解释?简历如何呈现?猎头给你的应对建议

    发布时间:2020-01-09   来源:筑招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1171  

99999.jpg

 

面试被问「工作空窗期」怎么解释?简历如何呈现?猎头给你的应对建议

求职时,总有些长青题令人困扰,尤其随着现代职场的工作愈来愈短命,除了要思考离职原因的妥当陈述外,还多了烦恼「工作间的空窗期」该如何做回答。

空窗期,在不同阶段职场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包袱。

对于资深职场人来说,一旦开始转换、转型,你会发现可能要经历过好几次的转换,变动状况才会逐渐趋缓。甚至,待业期也比我们过去所想的更长,两者相加并不简单,怕受到雇主的质疑,对自己的信心度也下降不少。而对于资浅职场人来说,年轻照理说应该处处是机会,但当履历出现了多次空窗期,却更容易招致「这个人浮浮」的印象,工作的被信赖感先被打了折扣。

因此这篇文章,筑聘网小编想来聊聊空窗期,这也通常是求职者容易忽略的魔鬼细节之一。如果最近你正在检视职涯转换、思考离职原因的陈述,或是因为几次「断层」而苦恼,或许我们能再重新换位看待,能有什么地方再做优化的。

1.空窗期是什么意思?

 

所谓空窗期,指的是你从一个工作离开后,直到进入另一个新工作的待业区间(Between Job),譬如:

业务经理, 2017-08 to Present
业务专员, 2014-01 to 2017-06

那么,你的空窗期就是2017-06~2017-08,总共两个月。

通常,如果你的职涯经验之中,没有过多的空窗期,譬如6份工作中,仅有2次的空窗期,甚至期间短于2~3个月内,那可能不会遇到来自雇主太挑战的问题。

但若是你的6份工作中,就有3次以上的空窗期,甚至空窗期间有些“长”,譬如超过3个月以上,那么这样的情形就要警觉了。你可能更容易被问到:

你为什么离开上一份工作?
为什么近期有多次跳动呢?
A工作与B工作间,有休息四个月,这段时间都在做些什么?
每份工作中,待业期间都比较长,是为什么呢?
也许你会认为:「空窗期应该没什么吧,我还是有持续在工作,或找到工作衔接呀。」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雇主为什么会这么有「反应」。

 

2.换位思考来看空窗期

 

我们举个例来说,如果你的简历是长这样(先不论职位角色的成长变化,单纯以「工作期间」来看):

A职位, A公司, 2017-03 to 2018-01
B职位, B公司, 2015-05 to 2016-11
C职位, C公司, 2014-06 to 2015-01

那站在招募、筛选者的角度,会是这样在看的:
A职位, A公司, 2017-03 to 2018-01 =工作10个月,目前休息2个月
B职位, B公司, 2015-05 to 2016-11=工作1年7个月,中间休息3个月
C职位, C公司, 2014-06 to 2015-01 =工作8个月,中间休息4个月

现在职场变化之快,「即战力」是很重要的,不论是展现在外在环境、竞争者状态、工作内容、个人心态的衔接上。若我们面试的非新建职位(意即:一个全新创立的角色、全新的业务内容,需要时间耕耘与精力投入去开花结果),那雇主自然期待求职者,是能快速上手、并发挥影响力的。因此,站在雇主招募的立场,看以上的例子,会自然有些声音:工作期间都不长+休息时间都较久。

而以此动机,展开了各种问题的试探,去验证这份他们内心的担忧,譬如:

这位求职者的平均在职时间比较短,是不是有隐性的因素?
每次工作衔接都有空窗期,求职者衔接职场的心态为何?
这样的即战力程度是不是不高?(马上能成熟作业程度)
雇用此人的风险是不是太高?(薪资成本、训练时间、他人指导时间、上手意愿等)

3.如何做好准备?

 

而先了解对方所重视的事,再开始展开沟通才是有效率的。因此,切换回我们的立场,有几件事情是可以先做好准备的:

简历呈现
在送出简历前,若希望先建立阅读者的正面印象,你可以做的是:每个工作旁边的工作期间,可以先不必包含月份,以年份范围做显示。这可以避免阅读者在第一时间,先看到工作岗位之间间隔产生拉起警报。譬如刚刚的例子会变成:

A职位, A公司, 2017 – 2018
B职位, B公司, 2015 – 2016
C职位, C公司, 2014 – 2015

但请注意,这方式仅是希望能优先通过简历筛选阶段。若通过了筛选阶段,有些雇主会请求职者填写公司既定的求职者背景资讯,在这阶段的信息,我会建议填入实际的工作期间,包含了月份,模糊、留空都会容易引起猜疑,这只会让面试进行变得辛苦的。尤其在最后得到聘书前的背景调查,若是出现核对不一致的情况,只会减损自己个人的信誉,甚至失去得到Offer的机会。

尽可能在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做好准备,对对方可能的担忧做出恰当的解释(甚至直接点出),避免出现单方面辩护的呈现。

面试回答

 

如果你在面试期间,被询问到空窗期的问题,请先回想我们刚提到雇主可能的担忧,并掌握回答核心:即便身处在空窗期,也要显现「忙碌积极」,而非「闲置」的状态。如果你的面试回答是呈现状态闲置、待业过久、找不到工作,如此的印象就会更让雇主无法产生「即战力」的信心。

掌握「忙碌」这核心,我们可以稍微调整回答的方式,像是采用:

承接临时的专案–你可以回答你在这段期间,进行了什么与自己领域内相关的任务。甚至在履历的角色呈现上,使用「顾问」、「专案」一职来转化空窗期的呈现,譬如:

A职位, A公司, 2017-03 to 2018-01
AA职位(eg顾问、专案工作者), AA公司, 2016-11-2017-03
B职位, B公司, 2015-05 to 2016-11
C职位, C公司, 2014-06 to 2015-01

但别忘了,这种过渡期的回答,还是得要能「说得出什么」,不管是:专案项目是如何、相关使用的技能、取得的成就、合作对象为何。能有切实地回答,才能显得空窗的积极度(攸关即战力)、实际经验的持续积累,甚至消弭雇主对真实性的疑虑。

当然,还有其他的优化方式,像是:自行创业(回家中事业帮忙、自行尝试创业)、志愿工作(为某社团、组织服务)、再度进修(精进某职场技能,更有战斗力),也是可以考虑取代空窗的呈现,加入到面试回答的对应。

但也请要小心:这样的运用,也会需要视公司文化来决定。譬如,对于保守型的雇主、公司,对于员工曾自行创业,似乎不是这么亲睐。但有些需要做转型的公司,却会予以而加分。甚至,这需要配合应征的国家文化+公司文化,一同考量进客制履历的撰写、面试的应答中。

虽然现在裁员、缩编频繁,非自愿失业的机会大大增加。有些情况下,站在雇主、第三方招募眼中,确实仍还是会对待业中的求职者有刻板印象。譬如,认为还在线上的求职者是较佳的人选,因为他们避免掉了「被裁员」,应该是比较优秀的。这比起需要时间培训,站在即战力的衔接,反而导致被动求职者比主动求职者更有吸引力的状况。

但回过来求职者的立场,虽然我们不能一时扭转刻板印象,但只要知道自己真正空窗的原因,并试图了解雇主为什么产生疑惑,还是能帮助我们如何在简历、在面试对应中,定位自己,来上升被录取率。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最多发表256个字符的评论,0/256
客服在线
客服在线帮您解答疑问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筑聊
小程序

使用小程序

公众号

使用公众号

返回顶部